栏目列表
杨帆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总结
发布时间:2022-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胡小凡

在勤奋学习中思考,启迪智慧

杨帆

      1.积累拓展理论体系,阅读了一些学术著作。

      工作室每次活动都会由一名教师印发分享优质专业论文,我们在教学之余认真阅读并进行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体会总结。在此过程中,我不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从优质论文中获得了教育实践的一些问题的解答,感受到了读书带给我的能量,提高了理论引导实践的科学性教学能力。

    我们是语文老师,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书香浸润着工作室的每个角落,每位成员的内心。

      2. 思学共促,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反复磨课,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课前精心备课解决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我打破单篇教学的固有模式,采取整本书教学和单元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甚至要打通三年教材的脉络,这一过程漫长,但收效很大。我发现这样的备课让我的教学更精准。不但能节约教学时间,还能更准确的把握不同年级的教学难度和年级间的梯度。备课以后更要备学生,我需要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哪些问题,才能进一步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以达成教学目标。这一环节我采用导学案的方式,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进行自学活动和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初步的学习成果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教学。

      除了自己边学习理论,边研究课堂教学,我还向工作室的其他成员虚心学习,找到自己教学与名师教学之间的差距是教学的精准度、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课后落实的及时性等问题。能跳出自我框架的束缚,多元的解读教学活动,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发现了新的教学思路。

      作为工作室青年教师的一员,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成长,主要采用区级研究课磨课活动来实现与青年教师交流教学中的点滴心得。磨课活动从青年教师备课到集体群策群力讨论磨课,再到青年教师不断调整备课思路和内容,最后几改其稿完成研究课的录制和交流展示工作。

      3.在专家引领中提升科研能力。

      工作室聘请武进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前黄实验疏大四校长等专家进行有关课题、教师专业成长和微教研方面的讲座和公开课。我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对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关注和探索,并将其总结在历次研修报告中。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提升了科研能力。

      每次专家讲座都能为我开启教研的新视野,胡主任的讲座让我第一次觉得教科研是那么接地气,原来它就是从我们一节节的课堂教学中来,经过萃取只取精华,又服务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张立成主任的讲座让我认清教育形式,并确立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坚定了坚持做教学反思的信心,更庆幸在工作室这个团队之中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