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郑悦、周小芹名班主任工作室

心灵的摆渡人
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 祁秋艳
发布时间:2021-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郑悦

【摘要】古板的德育方法和评价方式忽视了初中生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逆反,传统地“说教式”和“心灵鸡汤式”教育已经不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初中班主任不应再限制自身的教育方法,因“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爱心、耐心、细心、摆渡

信息传媒的发达是把双刃剑,它在拓展我们眼界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过早地接触了这个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学生已不再是过去什么都不懂的井底之蛙,光怪陆离的社会让他们眼花缭乱,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因为他们见得多了,主意大了,不再对老师唯命是从了。然而,也因为如此,在他们的身上更容易发生一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疏导,将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

古板的德育方法和评价方式忽视了初中生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逆反,传统地“说教式”和“心灵鸡汤式”教育已经不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初中班主任不应再限制自身的教育方法,因“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如何当好学生的心灵摆渡人,使他们成功上岸,成为我们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班主任老师要做到“三心”——爱心、耐心、细心。

一、细心点燃心灵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初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这柄双刃剑的优势,了解学生,增进沟通,走进学生内心。

所谓素质教育,体验是最基本方式,感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班会是最常态的表现形式。要上好班会课,就得细心观察孩子们的点滴,让班会课能够有的放矢,而不是流于形式。初一的孩子,刚刚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无所适从。有的孩子沉默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和他人也是零交流;有的孩子唯我独尊,不愿吃亏,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他们发生口角之争,这段磨合期对于学生凝聚力的养成和班集体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班级里开了一堂以“沟通.了解”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把孩子们入学以来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的照片剪辑成一个微视频,孩子们在其中寻找自己的身影,大家都十分开心。这份视频里所包含的信息如果靠老师口授相传,可能需要几节班会课的时间,但是视频3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而且效果也要好得多。视频中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是班主任传达不了的,视频中的背景信息也是班主任无法再现的,但这都是孩子们的初中生活历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唤醒他们对初中生活的认同感,增强班级之间的凝聚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学生在初中走的每一步,用心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及早发现他们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细心做好每一份班会课件,利用各种有效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耐心深入心灵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层次和心理需求的特点影响非常重视他人对于自身的看法和判断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在情绪表现上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情绪波动幅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层次进行换位思考合理的给学生建立自信心依据当前阶段的初中生所处的成长环境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常会有逃课、厌学的现象发生即使身处课堂,他们也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发呆、打瞌睡,学习成绩不断下滑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如果一味地去责备学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我们首先应该试图去了解网络游戏,俗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我们的教育就永远是苍白的,无力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世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能命中靶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家访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内、外部原因。我们可以以网络游戏为切入点和学生展开交流探讨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他的理解和尊重然后在平等交流的关系基础上和学生讨论如何兼顾游戏和学习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师生在线沟通的方式当学习任务完成并经过教师检查后可以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网络娱乐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学习意识和习惯

小常是一个沉默而敏感的男孩,不修边幅,是个网络达人,经常上网至凌晨,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上课回答问题总是“答非所问”,其他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怪人,不爱和他玩耍。但是我发现,他在网上除了玩游戏之外,还喜欢在空间里写一些小短文,透过他写的一些文章,我发现他思考问题还是很深刻的,便鼓励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也可以和老师探讨。一开始,他还比较保守,后来他渐渐地在网上跟我打开了心扉,会跟我聊一些家庭中的事情以及和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从他的言谈之中,我发现他其实很关心班集体,对同学也有一颗热忱的心,学校各种活动他也想积极参加,只是由于父母离异、再婚,他觉得自己在家中变成了“多余人”,便慢慢地封闭自己,拒绝和他人交流,一味地在网络上麻痹自己。我推荐他当信息课代表,让他利己所长,帮助他人。渐渐地他的才华得到展示,老师的赞美增强了他的自信,同学的善意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他变得乐观、朝气勃发,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低头的“邋遢人”。

三、爱心感化心灵

我所在的是一所城郊学校,里面学生参差不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孩子幼时都是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老家生活,直到小学五六年级才来到父母身边生活。长时间地亲情缺失,使他们和父母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这部分孩子也最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这一点谁都无法替代,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天然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以及亲情关系。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亲的亲情呵护和管理上的缺失,这些学生在性格上往往有极端的一面,普遍存在缺乏自信、自闭、或是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严重等现象。他们往往很不服父母的管教,曾经有一个孩子就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这样写道:“你们凭什么管我?过去十几年你们都没有管过我,现在再管有意思吗?”这部分孩子就是典型的缺爱所导致的逆反心理,作为直面这些学生的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中贯穿“爱”的主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它能使冰化水,顽石变玉。班主任只要真诚地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诚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的星星之火,消融他们内心的逆反心理。

班主任老师要把大家访活动做到位,深入学生当中,和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经常和他们的父母沟通交流,使他们意识到初中阶段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在工作的同时,不要忽略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也使他们定期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状态,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这一“逆反期”。

人的一生时常要行走在茫茫荒原,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电闪雷鸣,但只要有勇气、信念和坚韧支撑,有灵魂的摆渡人时时相护,就能化险为夷,走出人生的沼泽地,达到幸福的彼岸。这个灵魂的摆渡人可以是父母、老师、朋友,也可以是一本书、一句忠言、一个善举……作为班主任老师,做好学生的灵魂摆渡人,义不容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