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初中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一书后,我更加坚信开好每一次主题班会对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化,不太轻易流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他们的情感开始带有掩饰的、内隐的、曲折的特点,不愿把自己的秘密向成人透露,随着自尊心的增强,就越来越显示出心理的闭锁性。但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兴趣、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利用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班主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同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念。
要上好一节班会课,首先要搞清楚主题班会到底是什么课?它是会?是课?其实主题班会课不能单从形式上看是什么课,而是要研究它的内在实质,主题班会是一节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活动课,是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学生情感体会的第二课堂。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开展班会呢?
首先,在每学期一开始就应有计划地制定出丰富多彩的班会主题,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的实际需求等差异来定好主题。如初一的学生侧重于学会与人相处、文明守礼、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初二则重在责任意识培养、树立远大理想。
其次,要用行之有效的班会技巧将思想精神展示给学生,并印刻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最终成就学生的高尚品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并努力积极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再次,要组织有序,以学生自我策划,自我实践的方式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学生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可以构成他们生命整体的一部分的,一节优秀的班会课也是要能发掘学生潜力的。一堂以学生为主导的班会课,能促使同学们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自主发挥,促使同学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对比和学习、自我教育与反思、自我要求与完善、自我提高与发展。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多些指导,多些鼓励,多些支持学生自我实践。
最后,一节好的班会课,不在于排场要多铺张,形式要多丰富,而在于学生能否从中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有所收获。主题班会最重要的是活动的潜在价值和活动意义的延伸。因为主题班会的表演形式只是一个中转站,主题班会的实质是“点化生命”,关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整体和谐的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充满活力,使学生体会自己生命的力量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