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产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能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呢?靠的就是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施展才华
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时的状态往往有别于课堂学习,他们会表现得更活泼、积极,原因在于他们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追求的成功的教育是培养一个独特而健全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长处并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我班每周组织班会活动。我让吴同学参与制作课件。平常他可是一名上课爱睡觉、不听课、不交作业的“问题学生”,但他的电脑操作能力很强,所以大家都推荐他来完成这项任务。经过一周的努力,他终于制作出一个非常漂亮的课件,让全班同学惊叹不已。趁着这次机会,我鼓励他改正以往不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这样,他在收获信心和别人认同的同时,也慢慢地爱上了学习。
我们当前的教育容易走入“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重智力、轻情感教育”的误区。有些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或某一学科上的薄弱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重视。而班级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机会。
二、建设集体主义精神
(一)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它需要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靠说教,最有效的途径就 是组织班级活动。一个班级不开展班级活动,那么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力量的存在,若感觉不到个体对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也就不可能形成。
(二)促进正确集体舆论导向的形成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我们经常看到犯错的学生并不害怕班主任的批评,而是害怕集体舆论的谴责。正确的集体意识可以克服不良舆论。班里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三)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级风气是班级成员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它反映了班级成员整体的风貌和特点,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良好的班风的形成,需要班级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强大的凝聚力、融洽的同学关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优秀的学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落后的学生也会受到氛围的影响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奋起直追。
三、设计班级活动时要注意的问题
1、班级活动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创造者和体验者,真正地成为班级文化的主人。班主任只有给予学生身份认同,建设民主参与的班
级文化,才能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才能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健全自己的人格。
2、班主任要从培养人、发展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班级活动,设计时要精心研究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爱好和需求,使之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培养和全面发展。
3、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主导者,应该要做好规划,育人目标、班级发展目标要清晰明了,完善班级文化实践框架;要把握好全局,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历程和班级发展目标。
班级文化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文化彰显着班级的思想观念,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活力。积 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