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教育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课题校开题活动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我校参加了开题活动。副校长刘俊成和教科室主任胡小凡参加了开题活动。
开题活动分三个组进行,我校参加第二组的开题汇报。刘俊成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汇报了课题实施的价值与意义、课题实施的原则、内容、方法和保障,整个汇报获得专家组的好评。
此次开题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田慧生对实验学校提出下列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他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研究项目,不是学校的小课题研究,不是能研究到哪就到哪,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是纳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研究项目。要做到校长室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工作抓好。责任要落实,加强机制建设加强团队建设。
加强育人为本。他强调,加强育人的导向。这项工作围绕创新育人培养模式,围绕更高水平人才培养,围绕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展开。评价工作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他认为,这项工作要落地,就要形成机制。制度的健全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规则要走在前面,避免随意性。
科学设计实施方案。他提出,要关注评价方案和评价过程等各方面是否科学严谨。要结合学校、地区的实际展开;要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和评价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要探索建立学生综合评价的电子平台。要利用好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客观记录数据内容,过程性记录持续,分析评价客观真实。
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目前一些实验区已经形成了可行性经验,与招生挂钩是大势所趋。如何与招生挂钩,实验学校要探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主持了开题大会,他要求开题结束,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开题方案和实施方案,在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都形成广泛共识,在新学期按照统一要求进行评价探索,落实时间点,落实责任人。新学期结束要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八月要向中心提交年度、特别是一个学期的年度总结报告,中心会梳理推广和研究。校长一定要从课程改革和评价的角度亲自抓,确保项目的各项任务都能达成。校长要亲力亲为,抓出成效。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研究成长一批专家,积极推动全国的评价工作。
此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校开题活动,再次帮助我们理清了课题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与行动路径,我们在以后的研究和实施中将始终不忘评价的本源,紧贴初中学生的特点,科学推进评价的过程,引领学校的系统发展,争取为区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供可行性的范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