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深化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中的“精教”
发布时间:2018-05-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玉姣

冯小玲.JPG

(冯小玲 2018年5月7日)

顾校长在深化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中提出了新的自主学习型课堂十六字核心要素——“先学后教,多学精教,自研自省,当堂检测”。前面发言的老师讲过的当堂检测比较多,今天我就结合生活经历,来谈谈我对“精教”的理解。

我们也曾经花很多功夫研究精教的内容,如围绕学科“重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等关键内容设计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精选精编教学情境资料等。那么,明确了讲哪些内容,用怎样的方式去讲最为合适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如何精讲。

先说说我生活中遇到的经历。

女儿自去年8月开始,患了荨麻疹 。近一年来,四处求医,我选择与其中三位医生的交流概括如下:

(一)初次就诊的一位年轻女医生,只说得了荨麻疹,然后配了口服药和外敷药。

(二)后来就诊的一位中年男子副主任医师,说荨麻疹就是俗话的风疹块,测了过敏源,依然配了口服药,说无法根治,杜绝与过敏源接触。

(三)最近就诊的一位退休留用的女医生,说得荨麻疹主要因为患者是过敏性体质,免疫力低下。一味杜绝过敏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体质也无法增强,只有一点一点去适应任何过敏源。吃药控制是现在的唯一办法,慢慢地减药量,直至完全适应不再过敏。

第一位医生告诉了患者病症是什么,第二位医生告诉了患者病症是什么,怎么做,第三位医生告诉患者,病症是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位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最终让患者心安的是哪一位,不言而喻。我想,我们教师对学生讲课,正如医生对病患讲解病情与疗法一样。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甚至运用知识,精讲的技巧太需要研究。我简要谈几点看法。

1.平淡中演绎精彩

教材编写的要求是严谨、严肃,但学生阅读却喜欢的是形象生动。化解这对矛盾就需要教师精彩的讲解,只有教师的讲解与引领富有艺术性,具有感染力,这样课堂才有吸引力。

2.已知中验证理解

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 “一学就会,一过就忘,一做就错,一考就晕”的浅理解现象。究其原因是对所学知识并未真正理解,致使不能融会贯通。关键是教师要透彻剖析、引导方法,在已知中验证正确的理解。引导正确理解的措施有三个,一介绍背景理解本义;二讲解变化理解新义;三分析内涵理解深义。

3.情境中体验感动

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的实际内容,但表现它的文字(符号图表)则是抽象的、简约的,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把教材所表达的实际事物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和情形,在情境中有效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感动。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解,把教材的书面语言、学术语言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生活语言、口头语言。

4.比较中感悟方法

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感悟方法就是精讲的经典表现。比较是指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辩别异同或高下。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会更鲜明、更深刻。比较的关键在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例子,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正确的思路,感悟思辨的方法。

5.设问中促成思考

精讲往往体现于设问。“问”是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设是教师鼓励质疑的情境创设。设问的目的在于启发思维,聚集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设问要求有深度、有层次,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又若有所思;让教师有理可讲,但又若有所悟。

6.小结中梳理头绪

教师如果忽视了课堂小结,就会让学生只有零散的知识,没有整体的概念。课堂小结费时不多,却如同一条丝带,把知识的珍珠串连起来形成漂亮的项链。

7.生成中捕捉灵感

充分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灵光,碰撞教师的教学灵感,是课堂精讲的必然要求。应对课堂意外情况叫作驾驭课堂的能力,把握教学生成程度属于课堂精讲的艺术。

我们在“精讲”这条研究道路上,还需要花更多的功夫。教学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教师是在跟人的最娇贵的、最精细、最复杂的大脑在打交道。教师不仅要细心感悟教学中的道理,更应该不断地教学相长,不断增加自己的底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境界和人生境界。愿我们大家在精讲中练就一身精湛的教学艺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