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宇文 2018年4月16日)
我校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已经走过了一段长路。回头看走过的路,我们历史学科部老师能正确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自主学习型课改的各项要求,也取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也必须承认,我们组的课改之路,艰难曲折,远未达到汇报成绩,总结经验的程度,所以今天我的发言主要是围绕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谈问题,找原因,想办法。
我认为当前我们历史学科在落实自主学习型课堂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老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时断时续,不能长久自觉地坚持,教学工作中一旦碰到压力和阻力,就容易走讲授教学的老路。
2.课堂上对三五九模式的落实比较机械,未能真正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有效思考,学生自而不主。3、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效果欠佳。而这一点又为老师走老路提供了借口和理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讲,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理念问题。我们老师头脑中始终有两个保守的观念,一是总认为历史课不讲学生怎么会?其实当今世界是个科技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然发生巨大的变革,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也必然多渠道多样化。其次老师对自己课堂好坏的评价标准还是停留在课讲得顺不顺,内容是不是都讲到,题目是不是讲透了上面,过时的评价标准必然给老师带来错误的自我评价。人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怎能正确的去做事呢。
2.能力问题。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包括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强,基本素养好。但这只是针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言的。传统的历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课堂,控制问题,在此基础上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推进。但是自主学习型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多学精讲,生成问题,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机智等各方面能力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能力在面对自主学习型课堂时,会力不从心,会有混乱,失控的感觉,这种感觉对老师造成了压力,进而转变成推进课改的强大阻力。
3.教学研究有问题。两种情况,一是研究课的主题过于笼统,没有真正针对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某个问题开展研究。另一种情况是割裂了自主学习型课堂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企图孤立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一个问题,不能从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整体系统中去寻找原因,导致问题研究走入死胡同。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1.转变理念,破除内在阻力。作为历史老师,理当从历史发展中汲取智慧:懂得历史上没有什么是可以长久不变的。不同的时代,学生自有不同的学习机制,我们不应该把20世纪的学习方式强加给21世纪的学习主体。还要转变课堂的自我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跟预期完全一致,把学生讲到没问题了,决不是真正的好课。一堂课下来觉得跟预期相差较大,师生都生出很多问题,说不定倒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觉得对于老师来讲,过时的评价标准就是一种执念,痛苦就源于执念,我们如果在课改中执着于过时的观念,它就永远是你前进中最大的阻力。
2.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能力。积极利用集体备课和学科部研讨活动,认真学习顾校长各个报告和讲话精神,要深入理解并内化成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历史的认识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透、立意更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加突出重点,才能做到精准点拨,相反专业知识不过关,必然表现为课堂上的碟碟不休。课堂教学中碰到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要把学生、教师、文本、史料、练习、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整体,找到问题的根源,当堂检测不能保证是因为前35分钟学习不高效。学生课堂学习不高效是由于课前自主学习未达标。归根到底可能是教师导学不到位(教学案编写)。作为自主学习型课堂的起点,教学案的编写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当前历史学科部的教学案练习略偏多,导学部分太少;导学的形式单调,只是简单的把基础知识问题化,没有看书思路的指引,少有知识体系的搭建,没有历史观点的补充,没有充分承载教师的教学思想,并没有很好地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相反强化了学生只会做题、不肯阅读的习惯),所以必须改进。
3.加强示范引领,接受监督,创造助力。
助力就是外在的推动力,一是来源于学校的监督推动,二是学科部核心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科部主任和学科组长要承担起组内监督的责任,更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落实课改各项要求,如果有做得不到之处,愿意虚心接受领导和老师的批评与处罚;我们更要带头开好研究课,上好示范课,勤思考,多尝试,力争做好课改工作的火车头,为其他老师引好方向带好路,这是我们的责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