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2017年11月06日
在美国教育题材影片《危险游戏》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女教师因学生打架一事前去家访,在面对学生家长时,她却一反常态,化贬为扬,对这名学生的做法表示认同,认为“为尊严而打架没什么大不了”,并表示自己也有责任。这一“险招”让她赢得了这名学生的信任。之后,通过不懈的心灵沟通,“问题学生”回归了平心静气的学习状态,故事最终圆满落幕。这一故事引发了人们诸多的思考。不少教师将此作为引导“问题学生”的经典案例之一,他们认为,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换位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
对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我来说,刚刚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更加能体会到换位思考在处理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任教的班级,当预备铃响起时,学生才匆匆跑进教室,询问后得知上一节课为计算机课,为了完成课堂作业而耽误了些时间,我让学生赶紧坐下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铃响过约一分钟后,一名男生(暂且称他小A)慢悠悠地走进教室,没有喊一声报告,又慢步向自己座位走去。小A平时课堂纪律较差,喜欢窃窃私语,对老师常常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态度,此时看到他在上课后仍如此“淡定”地走进教室,我心中已有了些怒火,问他:“已经上课了为什么还要走这么慢?”小A没有理我,继续走向自己的位置坐下。顿时令我更加恼火,“请你回答我!”我大声说道。他头也不抬,小声说了句“我腿疼。”这种轻蔑的态度无疑火上浇油,他说腿疼也只怕是随便找了个理由!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开始上课,上课过程中,我有意无意地瞥向小A,看到他表情确实有些痛苦,想到自己刚刚因为他平时的表现而给他贴上“说谎”的标签,若我是小A,恐怕会因为老师的质问、怀疑和不理解而感到更加伤心难过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言行,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但是,如果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常怀同理心,就会发现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感同身受地体验学生的状态,选择相信学生,师生关系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