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素养进阶:从投石机到火箭发动机能量转化与效率探究》
本节课以"能量转化"为主线,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深度融入教学目标设计。通过从古代投石机到现代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演进脉络,构建起"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认知框架,通过涡轮驱动、火箭发射等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基础层要求学生能识别能量转化的基本形式(如投石机的弹性势能→动能);进阶层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能量转化效率的因素(如减少热量散失);高阶层则通过火箭发射案例激发学生的工程思维与社会责任意识。这种分层设计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又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课程以"技术演进"为暗线串联起三个教学模块:首先通过投石机模型展示古代战争器械中的能量转化原理,紧接着,教学内容自然过渡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能量转化技术——涡轮机实验。选用的透明涡轮装置,让学生思考减少热量散失和能量再利用的方法,诠释了科学思维的培养路径。高潮部分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分析液体燃料燃烧时的化学能→内能→机械能转化链条,自制火箭发射模型体会能量转化的过程,思考如何发射得更高。本节课最吸引我的点在于设计了"涡轮驱动"和"火箭发射"两组递进式实验。
对于《素养进阶:光的折射与透镜》
本节课以趣启思,以探育能的光学素养课堂。当学生们透过盛水的玻璃缸观察水中的鱼时原本清晰的一条鱼,竟然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四个形态各异的像,以"四条鱼"成像现象为认知点,通过情境创设—实验探究—模型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链条,将光的反射与折射知识转化为可体验、可探究的科学实践,在趣味与严谨的平衡中实现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度培养。
通过观察"四条鱼"现象建立光的传播路径模型(物理观念),能运用作图法分析成像原理(科学思维),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烧杯凸透镜模型(科学探究)。将传统的"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升级为"光学系统的模型建构"能力培养。在分析四条鱼像的成因时,学生根据“光路可逆”论证分析,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