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吕穆2025年10月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5-11-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初中物理素养提升课学习总结

10月聆听初中物理素养提升课,让我注重素养提升的课堂实践,更深化了对“初中物理学科素养”的认知理解

我也查找资料学习:物理学科素养是初中阶段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应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其核心维度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层面物理观念是对物质、运动、能量等核心概念的整合性认知,是分析自然现象的“认知工具”;科学思维指向建模、推理、论证等逻辑方法,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桥梁;科学探究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实践能力,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质;科学态度与责任则是学科的价值延伸,关联着严谨的实证精神与科技服务社会的意识。这四个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课堂中相互渗透、共同支撑学生的素养成长。

这两节课程恰是素养维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其亮点与素养实践的路径:

其一,以“情境+任务”激活物理观念,实现知识向素养的转化。刚到工作室就接受情景教学的指导,而现在《机械能和能源》一课以“火箭发动机”为贯穿情境,从“古代火箭的能量转化”到“现代火箭的增程设计”,让学生在任务中整合“机械能分类”“热值计算”等知识,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且守恒”的物理观念;《光的折射与透镜》则用“生活中的透镜元件”“四镜奇观实验”为情景载体,让学生在操作中建构“光的折射规律”“透镜对光的作用”等核心认知,将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可迁移的物理观念。

其二,用“分类+追问”培育科学思维,提升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两节课均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机械能和能源》通过“机械能与热能的统一分类”“不同分析方法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分类建模”“多视角论证”的科学思维;《光的折射与透镜》以“透镜厚度是否均匀”“像的大小与光路的关系”等追问,推动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锻炼了“基于证据质疑、基于逻辑论证”的思维品质。这种设计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三,借“实验+探究”落实科学探究,还原物理的学科本质。《光的折射与透镜》中的“四镜奇观”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光路、记录现象、分析,完整经历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验证结论”的探究流程;《机械能和能源》的“火箭增程设计”则是“基于已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延伸,体现了“从实验到应用”的探究进阶。这种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其四,融“文化+责任”深化科学态度,延伸素养的价值边界。课程在知识与能力之外,更入了学科的人文与社会价值:《机械能和能源》以“古代火箭的科技意义”“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落点,传递了“科技传承与绿色发展”以及向科学家致敬,并从我做起立志图强的责任意识;《光的折射与透镜》从“生活透镜”延伸到“光学技术的民生应用”,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的联结,培养了“用物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

综上,这两节课程清晰展现了初中物理素养提升的核心逻辑:以真实情境承载物理观念,以思维方法支撑科学探究,以价值引领深化学科责任。未来教学中,若能学会并持续以“素养维度融合”为导向,便能真正实现物理学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