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
比热容一课的常规切入点是根据太阳下的沙子和水温度不同的现象进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质吸热能力强弱,最后再过渡到比热容的定义。
统观整个初中物理,通过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是不少的,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速度、密度等,通过比值定义,但不是决定式;第二类如固体压强等,既是定义式也是决定式。
比热容也是比值法定义的,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与吸收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都无关。是否可以直接从比值定义作为切入点进行比热容的教学,通过举例A、B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不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如何比较A、B物质,可以转化为单位质量、单位升温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从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式,再类比密度说明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在学习概念之后再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可能学生更容易理解。
初中的学习是从现象再到实验探究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我个人觉得从学生学习的效果出发,也可以反着来学习,如欧姆定律一课。正常是要先通过实验得到结论,但学生在做实验时有很多实验操作并不能完全理解,也可以先直接给结论,让学生先用结论学会计算,学生熟练之后再去做欧姆定律的实验,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让学生学得明白又能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好教学,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们学校是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填鸭式课堂对于提升学生成绩来说或许是有作用的,但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既要保证学业质量又能落实新课标要求,也是我接下来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