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情智物理梅建芬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活动通知
各位成员:
根据工作室计划安排,决定举行常州市情智物理梅建芬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25年9月18日1:40-5:00
二、活动地点:湖塘实验中学行政楼四楼会议室
三、活动对象:梅建芬名师工作室、花园中学物理名教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欢迎其他老师参加
四、活动主题:学习研究成果交流与实践成果转化
五、内容安排
(一)假期学习成果交流
为确保研究工作汇报交流高效、有序开展,充分呈现研究成果、促进深度研讨,现结合前期布置的研究任务,就汇报交流内容、形式及相关规范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汇报内容
围绕《假期研究任务分配表》中明确的个人研究主题展开,不得偏离既定方向。汇报需包含 “研究过程、核心成果、实践反思” 三大模块。遵循 “问题提出 - 研究设计 - 成果呈现 - 应用建议” 的逻辑主线。
2.汇报形式
每位汇报成员需提交 PPT 文稿,PPT 页数控制在 12-15 页,单个研究主题汇报时间为 8-10 分钟(同一主题有多人合作研究,大家可相互沟通后选择一个主汇报人,其他成员可补充,每人分工汇报部分需提前明确)。重点内容以图表、流程图、案例片段等可视化形式呈现,避免大段文字堆砌。所有 PPT 文稿需于 9 月 16 日 17:00 前统一交朱晓阳老师,便于工作室存档与成员间交流参考。命名格式为 “研究主题 + 附件类型 + 成员姓名”),如 “单元教学设计 - 教材与课标契合度研究 - 徐雯雯.pptx”,
3.交流要求
汇报结束进行研讨,研讨过程中需保持聚焦,围绕 “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改进方向” 三大核心展开,共同提炼可落地的教学改进策略,形成工作室集体研究成果。
请各位成员严格遵照上述要求准备汇报与交流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研讨价值,推动假期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
附:研究分工
研究主题 | 研究项目 | 研究成员 |
一、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研究 | 1.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研究。对比苏科版新旧教材在知识结构、实验设计、“生活-物理-社会”内容编排上的差异,分析修订意图,感受教学理念的演变。 | 沈丰彬 李铁柱 戚露露 |
2.教材与课标契合度研究。以某一单元为例,分析教材内容如何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素养要求。 | 徐雯雯 | |
3.数字化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大数据和AI技术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如何利用传感器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优化传统实验教学。 | 牛慧君 叶飞 | |
4.教材中的跨学科实践(STEM/STEAM)案例研究。如物理与工程、生活、社会的融合教学设计策略。 | 许佳佳 黄洁 | |
5.教材插图与活动情境设计的有效性。探究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如何影响学生的科学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 | 韩爱明 胡魏 朱晓阳 | |
6.教材中例题、实践与练习(包括章末素养进阶)的研究。 | 梅建芬 王希佳 | |
7.不同版本新教材比较研究。(可选择比较实验内容、STS内容、作业练习、例题等) | 沈梦涵
|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 1.大概念统领的单元重构。如何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知识结构化。如以“力与运动”为例,整合零散知识点,设计围绕“相互作用观”的大单元教学框架。 | 田凯芸 徐雯雯 |
2.大单元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再反推教学活动。 | 梅建芬 王希佳 | |
3.学科融合的单元设计。如物理与数学、信息技术结合的跨学科单元案例开发。 | 施瀚栋 | |
4.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研究如何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而非传统习题训练。 | 韩爱明 | |
5.差异化教学目标设计。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某一单元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与评价工具。 | 刘晓雪 李林玉 | |
6.跨年级单元衔接研究。分析“声现象”在初中不同年级的螺旋式上升设计,优化知识迁移路径。 | 张江 | |
7.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如结合“简单机械与功”单元,设计“校园设施优化”项目,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钱晨阳 许琰 | |
三、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变革。 | 1.智能测评工具的应用。利用“智学网”等平台数据,研究AI作业批改如何实现个性化错题诊断与反馈。 | 王棵生 |
2.虚拟实验的有效性验证。对比NOBOOK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在某一章节教学中的效果差异。 | 张江 | |
3.生成式AI辅助备课。如探索生成式AI(如DS)在备课中的应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生成情境问题、思维导图的实践策略。 | 梅建芬 王萍 | |
4.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基于智慧课堂系统,挖掘学生课堂互动数据(如答题响应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联性。 | 韩爱明 | |
5.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如教学智能体的开发与运用、设计“AI教师+人类教师”双主导的单元教学案例等。 | 李子浩 | |
6.AI助教可辅助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如AI驱动的物理习题分层与变式训练。 | 陆桥云 吕 穆 | |
7.人工智能赋能初中物理自主创新实验的个性化探究与深度思维培养。 | 梅建芬 |
(二)2025-2026学年任务布置
1. 成果转化,成员需将本次假期研究成果融入日常教学,每学期形成 1 个可推广的教学设计或实验案例;
2. 专题研讨,围绕 “核心素养导向教学”“AI 赋能物理课堂” 组织 2-3 次协作研讨;
3. 成果输出,每位成员学期内完成 1 次校级及以上公开授课,撰写 1 篇教学研究论文或案例报告。
六、注意事项
所有成员准时参加,及时作好笔记;
现场摄影、新闻报道:李子浩;
请成员提前梳理假期研究成果,为汇报及新学年任务推进做好准备。
常州市情智物理梅建芬名师工作室
花园中学物理名教师成长工作室
202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