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2025年8月30日
各位亲爱的领导、同事们,新学期好!我是心理老师杨洋——不是那个暑假里热播的御剑修仙、颜值逆天的“凡人修仙传”版杨洋,而是会陪大家“修心”的踏实打工版杨洋!今天,就让我来分享一个每个人都能轻松上手,但威力无穷的心理小魔法,让我们在新学期里,打工不像“牛马”,成长更像“开挂”!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个体,最为需要的是什么?A. 足够多的钱? B. 健康的身体? C. 权势地位? D. 人际关系? E. 大把悠闲的时光? F. 在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然而,正确答案或许会令人感到意外。
哈佛大学花了75年,跟踪研究724个人,这些人中包括哈佛大学的学生,也包括波士顿最贫苦的人。目前,还有60多人活在世上,其中一位当过美国总统,4位成为参议员,也有人酗酒、吸毒,成为了流浪汉。那么问题来了,最终决定他们幸福感的,是当年考试第几名吗?不是。最后发现:幸福的关键,不是钱多也不是官大,而是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你身边有没有那么几个能说心里话的人,能不能从关系里得到滋养和能量。也就是说,你让学生觉得“我很重要”,比你让他背会十个知识点还有用!所以,我们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存款”。我们存的不是知识,是温暖的人际联结。
英国诗人约翰·邓恩说: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再看“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人的所有心理问题,归根结底都能追溯到人际关系上,没有例外。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则一针见血地点破了人性最核心的需求:被看见、被关注、被认可,这是每个人心底最深层的渴望。比如我们有时候发朋友圈,花半小时P图,再纠结半小时配什么文案,最后眼巴巴地等着小红点和评论提醒,图的不就是这份“被看见”的感觉嘛!这种心理需求啊,从古至今都没变过,只不过现在换了个形式而已。
对我们学生来说,这种渴望尤其强烈,也尤为重要。他们每天都在心里问自己:我是谁?我行不行?我值得被喜欢吗?我存在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而“关系中的看见”就是最好的答案。我能从和你的互动中感觉到我是存在于这个集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是一个值得被认真对待的,有价值的生命个体。它让学生感觉到:我存在于这个班集体,我是一个值得被认真对待的、有价值的活人。而不是一个学号,一个作业机器,一个考试分数。
那我们怎么“看见”他们呢?我来举个例子:有个著名的“静止脸实验”——妈妈突然面无表情,孩子立马就崩溃了。这说明啥?说明不回应,比骂他还伤人。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核心技术——“安抚”。
“安抚”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搭理他”。分三种:
正向安抚:当你向对方发出交流信号、寻求联结时,对方会以积极的方式回应你。
负向安抚:当你向对方发出交流信号时,对方会以指责、打击、辱骂、蔑视等粗暴的方式回应你。
没有安抚:不管你怎么向对方发出交流信号,对方都不给你任何回应,就好像你这个人不存在一样。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多给正向安抚,慎用负向安抚,杜绝没有安抚。具体怎么做?特别简单,都是咱老师的老本行,只是我们要更有意识地去用:
多一些眼神的接触:上课别老盯着后墙的钟或者天花板,多扫射一下孩子们的眼睛。
花些时间和学生泡在一起:课间别急着回办公室,在班里“混”几分钟,听听他们聊的话题?
多些日常交流:比如早上见面时,可以亲切地问候"今天早饭吃的什么呀?"这样简单随意的闲聊话题,能够自然而然地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让交流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和谐。这种日常化的交流方式,往往能建立起更真诚、更持久的人际关系。
某些节点上的个别谈心:不用正儿八经,操场上、走廊里,勾勾手指头一句“来来来”,效果就很好。
特别留言:作业本上别光写“阅”,写一句“最近状态不错,继续保持!”或者“这道题解法很巧妙!”。他能记好久。
我们多“看见”,就是为了少出问题。现在孩子的心理环境比我们当年复杂多了。大家了解一下,有三类心理问题,痛苦的人不一样:精神病是家属痛苦,心理障碍是自己痛苦,人格障碍是周围人痛苦。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是中间那种——抑郁症、焦虑症,孩子自己内心在煎熬。
所以这些误区,我们一定不能有。
误区1:“抑郁症不是病,就是太懒、矫情或者心理脆弱。”
误区2:“哪有这么多得抑郁症的,还是个孩子,能有什么压力?”
误区3:“得了抑郁症没事,又死不了人。”
误区4:“孩子得了抑郁症,这辈子算是毁了。”
误区5:“天天活蹦乱跳的,怎么可能是抑郁症?”
误区6:“孩子抑郁家长却不知道,太不称职了!”
误区7:“我是老师,学生抑郁了,感觉帮不上忙。”
误区8:“抗抑郁药有副作用,千万不要吃!”
心理危机?是“危”也是“机”!当学生心理失衡时,他们不是需要“专家”,而是需要“被看见的普通人”——也就是您。“态度比方法重要”,“资源总比问题多”,“危机可以被干预”。
最后,说说咱们自己。新学期咋快速“狂飙”起来?紧张源于我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当未知变为已知,心理状态也会发生转变。
第一,计划先行:把学期大事历梳理清楚,心里有谱,就不慌。咱教书匠,就得有点“预判”!
第二,归置整理:没状态的时候就收拾办公桌!桌子清爽了,脑子就清爽了。理东西的过程,就是在理思路。
第三,心平气和:告诉自己,活是干不完的,但身体是自己的。从容一点,天塌不下来。学生疯,我们不能疯;家长急,我们要稳得住。老师的情绪,就是一个班的定海神针。
第三,心平气和:告诉自己,活是干不完的,但身体是自己的。从容一点,天塌不下来。学生疯,我们不能疯;家长急,我们要稳得住。老师的情绪,就是一个班的定海神针。
老师们,我们这个职业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关系的构建者,心灵的守护者。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随口的夸奖,一次耐心的倾听,就是在施展“看见”的魔法。这个魔法,能让学生相信:我很重要,我有价值。新的学期,愿我们都能练就这双“慧眼”,去看见每一个孩子,然后对他们说:“嘿,我看见你了,你真的很不错!”
谢谢大家!祝大家新学期,心情愉快,干活不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