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教育集团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教育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5年8月17日-18日,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 2025年暑期教师培训活动,集团全体教师参加了培训。
首先举行本次培训开幕式,张伟俊校长致开幕词。张校长强调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严守纪律、严格要求;二是要积极思考、深入交流;三是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
8月17日培训主题为 “教育改革与教育能力”。顾志平校长做了题为《理清思路 扎实行动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自主学习型课堂建构的品质与细节”这一中心,从三方面详细展开:一是加强课堂改革力度,推进自主课堂建设;二是加强全天学习管理,优化非正课学习策略;三是加强命题训练研究,提升命题编卷能力。
张伟俊校长的讲座聚焦 “自主学习型课堂构建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讲座围绕“自主学习型课堂概述”“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创新点”“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建设成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等六个方面展开。张校长指出,我校课改历经理念萌芽、模式构建、素养导向、育人转型四个阶段,在教学范式、学习支持、评价方式、育人模式上不断创新,学生成果丰硕,成为学校教学质量高位运行的关键保障。最后,张校长对教师们在践行自主学习型课堂过程中提出的 7 个问题进行了专业解读。
下午,梅建芬副校长的讲座主题为 “在课堂中生长: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实践变革与教研探索”。梅校长强调 “课堂是师生生长的土壤,教学变革始于唤醒人”,从成长经历、课堂实践两个维度,结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分享专业成长模型与成果外化策略,指出课堂变革的终极意义是生命照亮,愿教师做 “生长者”,感受教育最美好的 “相遇”。
8月18日培训主题为“智能应用与课程管理”。第一场讲座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评价教研员丁玉祥老师主讲,主题为“人工智能(AIGC)赋能下的课堂智能诊断及教学改进”。丁老师从人工智能对教学应用的现实影响切入,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课堂诊断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他详细解读了国家云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通过智能工具赋能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精准化评价,为教师们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晓声教师讲堂”环节,由我校三位教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作经验分享。数学教师沈晓霞以《数据引领 启智增慧 点亮未来》为题,聚焦数据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核心作用,并阐述了这种模式对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价值。语文教师周玲分享主题为“让“成长”被看见 —— 教学评一体化中“评”的魔力”。她提出了评价体系的四大转变:从“单一”到“多元”,丰富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具全面性;从“结果”到 “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从“教师” 到“学生、家长、同伴”,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从“知识” 到“素养”,使评价目标更加全面立体,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化学教师许洪良交流题目为《让“学”有方向、“评” 有温度:初中化学自主课堂的教学评融合实践》。许老师介绍了构建化学自主课堂的实践路径和课堂模型,并分析了实践过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对未来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展望,强调教学评融合要回归育人本质。
下午的培训聚焦高质量教育管理。前黄实验学校疏大四校长带来了题为《重温一些教育常识——核心素养时代教育教学的若干思索》的讲座。他围绕“高质量教育源自高质量管理”这一核心,从“专家眼里的好学校”“学生眼里的好教师”“当下社会的好德育”“素养时代的好教学” 四个维度展开论述。疏校长的讲座风格生动活泼,穿插了大量名人故事和身边的教学实例,将深刻的教育理念融入具体的案例中,极具吸引力,让在场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教育的本质。
常州北郊高级中学王俊主任讲座题目为《高质量教学中的细节管理》,深入探讨高质量教学的实现之道。他以 OECD 全球教育洞察 GTI 为理论背景,阐释了高质量教学的内涵以及其发生的机制。王主任还结合身边教师的真实案例,从社会情感支持、课堂互动、学科内容质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教学常规中的细节管理方法。其讲座兼具文学性与儒雅气质,将理论、文化与实践故事巧妙融合。
本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紧紧围绕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痛点,既有前沿的技术应用指导,又有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分享。参与培训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还获得了诸多可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塘实验中学供稿 撰稿:陈漪、苏颖颖 摄影:花梦露、庄铭杰
一审:贺丽金 二审:周玲 终审:刘俊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