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欣欣向荣。3月18号课题组的初中物理研讨活动在湖塘实验中学举行。课题组全体成员与坂上初中和礼嘉实验学校全体物理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为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六位教师同题异构开展了以“飞行”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研究课,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带领学生们探索飞行的奥秘,体验科学创新的魅力。
纸飞机中的科学:如何飞得更远?
物理组睢逸帆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纸飞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影响飞行距离的因素。学生们通过调整机翼形状、重心位置和投掷角度,探究空气动力学原理。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纸飞机模型,挑战更远的飞行距离。
从弹射器看航母科技:能量的转化与创新
历史与物理相结合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叶飞老师以航母弹射器的发展史为主线,带领学生回顾从蒸汽弹射到电磁弹射的技术飞跃。学生们通过分析与计算,感受能量转化与工程设计的精妙之处。课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科技视野,更让他们体会到科技进步背后的艰辛与智慧,增强了国家自豪感。
创意飞行器:用初中知识“造”飞机
“如果你是一名飞行器设计师,你会怎么做?”贺维康老师抛出这一问题后学生们纷纷化身“小工程师”,运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分组设计自己的飞行器。从材料选择到结构优化,同学们在合作中碰撞思维火花,最终通过模型展示和试飞环节验证设计成果。这场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火箭发射:探索苍穹的钥匙
沈梦涵老师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实验演示,揭秘火箭升空的科学原理。学生们了解到反冲作用、推力计算等关键知识,并分组制作“水火箭”。在操场上的发射环节,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一枚枚火箭腾空而起,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震撼与乐趣。
从白纸到飞翔:力学原理的奇妙应用
王棵生老师以“如何让一张白纸飞起来”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飞行的力学基础。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折叠纸飞机、调整机翼形状,探究“惯性、压力、压强”等物理概念对飞行的影响。通过白纸变成“纸团”“纸飞机”“纸鸢”的三次尝试,老师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整合为结构化的力学认知体系。
从热气球到航天飞机:飞行科技的演变与创新
李林玉老师以“飞行器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带领学生回顾人类从热气球、滑翔机到现代航天飞机的探索历程。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模型展示,学生们了解到飞行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课堂最后,学生们分组动手改进简易飞行器,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设计,让模型飞得更稳、更远。“原来科技发展就在我们身边!”一位同学在实践后兴奋地说。
在研究课结束坂上初中马旦宏校长对他所听的3节物理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三节课呈现了取材情景好、活动设计好、学生参与好、教师引导好的特点。课题组领衔人梅校长对基于主题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课例研究进行了指导。梅校长从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要点和核心要素这两方面阐述了什么是优质的跨学科课堂设计,一节好的设计是基于真实情境,能够联系社会和现实生活、承载核心内容,最终要形成实物或者文本成果(如模型、调查报告)。
随后来自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的尹庆丰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报告,主题是:从优秀走向卓越。他先抛出了两个问题:“你准备好当老师了么”,“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尹老师认为,一个老师应当具备的职业信仰是在艰苦中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有两方面一对学生:备课充分、态度积极、期望值高、富有创造力、公平对待、平易近人。二对同事:专业功底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成绩优异。接着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我们看到一位名师的成长既有个人规划,也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现在尹老师成为了引路人,也倾囊相授为青年教师们提供干货:他详细的列出职称评审的周期和要求,为大家指明方向;他细致的传授论文转化技巧和框架结构,为大家指点迷津,在尹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下,相信青年教师们一定也能向美而生,成就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