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本次活动聚焦“非遗传承·美育共建·区域共研”,由李鸣楼名师工作室成员遥观初中方华老师带来一堂精彩的非遗美育实践课《指尖造境——“漆”光异彩》(七年级第四单元《民间风景——指尖常州》第3课时)。
方华老师以匠心独运的设计,巧妙激活学生对本土非遗的感知与热爱。课堂伊始,通过视频回顾上节学生作业,快速唤醒学生对常州非遗的记忆。随后,以常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为引,将学生目光聚焦于常州漆艺的璀璨光华。课程主体以四项任务层层推进:在“漆艺理论探讨”中溯源文化根脉;于“制作工艺探索”里解密漆艺智慧;借“守正创新”实践激发创造活力;最后通过展示评价深化学习成效。教学全程紧扣“指尖常州”这一核心,深挖本土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切入,引导他们亲手触摸、用心感悟家乡非遗的独特魅力。课后拓展任务“我为常州文创献一计”,更将课堂学习延伸至文化创新的广阔天地,形成育人闭环。
在研讨环节,听课教师们高度评价了本节课。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精准锚定新课程核心素养要求,教学环节(文化渗透、知识启迪、理论探索、实践操作)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其善用本土资源,以常州博物馆珍贵文物为纽带,任务设计清晰,作业形式灵活且具操作性,有效激活了课堂生成,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和谐统一;作为单元教学的重要一环,本节课更展现了大单元视野下美育教育的完整性与实践性,是依托地方文化创新实施非遗美育的典范课例。
工作室领衔人李鸣楼老师提出:工作室要以提升辐射力为核心,通过打造精品课、优质课,开展送课下乡或云端共享,推动工作室美育资源惠及更广区域;构建普通中小学与职业学校、高校的多学段协同机制,联合开展美育教育;深化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引导学生在美育中涵养文化自信、润泽心灵成长。
课题组成员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深化“非遗传承与美育融合”区域教研理念的生动实践。方华老师的课堂及其引发的深度探讨,为如何将地方非遗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可创的审美体验提供了优秀范本,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使命感。
课题组
20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