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聆听三位老师的《电学专题复习》课,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场景的深度交融。三位教师以各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电学原理转化为可感知、可探究的生活实践,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更点燃了他们探索物理奥秘的热情。
许佳佳老师以 “智能恒温装置” 为线索,将复杂的电学知识编织成一幅生动的实践画卷。课堂伊始,她从装置的基础设计切入,带领学生逐步梳理电路图绘制、串并联电路特性、电磁继电器原理及热敏电阻应用等核心内容。随后,她巧妙地将知识延伸至生活,以热水壶的加热与保温功能为实例,剖析电路中电阻、功率与温度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 “设计 - 应用 - 实践” 的完整逻辑。课堂中,学生不仅能自主设计简易恒温装置,更在动手操作中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尽管因时间限制部分环节未能完整呈现,但这一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设计思路,已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生活、思考物理的窗口。
韩校则以独特的大单元教学视角,为电路知识注入了历史与人文的温度。他以 “电是什么” 为引子,带领学生穿越人类用电的漫长历史,从早期的产电实验到现代输电、储电技术,将电流、电压、电路等知识点串联成一部鲜活的科技发展史。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抽象的物理概念化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而韩校以 “与朋友共探未知” 的亲切姿态,更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打破知识壁垒,更培养了他们触类旁通、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黄洁老师的课堂以 “消防应急灯” 为情境锚点,通过环环相扣的挑战任务,将学生引入电学知识的深度应用。她以 “停电时应急灯如何工作” 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随后设置初级(电路连接)、中级(故障排查)、终极(系统优化)三层挑战,逐步提升难度。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电路基础,又锻炼了分析、设计与创新能力。这种 “问题导向 + 分层实践” 的模式,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 “做中学”,将物理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难题的实用技能。
三位老师虽教学风格迥异,但均以 “物理生活化” 为核心理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理并非遥不可及的尖端科技,而是渗透在生活点滴中的智慧结晶。此次听课经历不仅为我带来教学思路的启发,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正是物理教学的魅力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