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工作室的活动是以“电学综合复习”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每一堂课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教学魅力,让我在观课过程中收获颇丰,也引发了我对中考电学复习课的诸多思考。
一、情境创设:让知识扎根生活土壤
电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三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作为教学切入点,这种将生活引入课堂的做法让学生更有兴趣,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
许老师以智能恒温壶为研究对象展开教学,这一情境的运用恰到好处,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恒温壶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韩校则以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将电能、输电、用电、发电等环节形成一个体系,把各种发电方式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其底层逻辑。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学生孤立学习各知识点的局面,让学生从更高维度认识能量转化,为后续解决不同情景的能量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韩校的设计层次太高,是现在的我无法触摸到的。
黄洁老师从消防应急灯入手,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逐步掌握电学知识。
这些情境的创设都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二、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许老师的课堂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地指向制作一个智能恒温装置。他设置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任务,让学生时刻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给予了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从观察现象开始,设计了五个有梯度的学生活动:初步电路设计—复习电磁继电器—了解热敏电阻—设计智能恒温装置—改进电路设计,在活动一和活动三中让学生设计不同的电路图进行探究,,而非直接告知结果,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在对比中选出最适合完成目标的方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作用。
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电学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相比之下,传统复习课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显得苍白无力。三、动手实践:强化知识理解与应用
在许老师的课堂上,电磁继电器让学生动手去连接,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画图。通过实验中出现问题、设置障碍,自然地引发学生改进实验设计,从而计算滑动变阻器需要满足的条件。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接线的逻辑,明白了电磁继电器不是一定要“接满”。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抽象的电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电学复习中,动手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动手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三、复习启示:探索复习新模式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中考电学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在复习课中,我们应尽量寻找新的场景和主线,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用中学习和复习,主线要为知识点服务。当遇到重难点时,动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在学生基础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大单元整合,让碎片化、板块化的知识连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在复习过程中,要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我们还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启示,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