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tsyzx.wj.czedu.cn/
这个月我开设了一节校级公开课《压强》,这节课在我刚工作时就开过公开课,这次再上,前后对比有很多不一样思考:1.初上这节课,我的关注点在情境的有趣性,而再次备课我才意识到有趣性需要,但不是主要目的,而能把情境中的要素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物理知识,将情境问题转化成物理知识。2.这次我使用的素材是,钉子扎人。要让学生关注气功大师身体上留下的印痕,思考产生的原因,以及印痕的深浅,从而过渡到压力压强的概念。明白了素材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选用合适的内容能够让教学自然展开。3.在活动探究环节,可选择的素材有沙子、海绵,小桌板钩码、矿泉水瓶,并没有给学生准备所有的器材,我的考虑是,简化这个实验,只利用沙子、小桌板、钩码来完成这个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简单,多样的器材并没有思维的深入,意义不大。完成实验后再问学生,这几个器材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让他们应用物理方法类比迁移完成思考。4.在讲解压强公式时,同样注重类比法,类比速度、密度的比较方法,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到压强。5.最后在讲解压强的学以致用时,当初上课是机械的利用公式比较,忽略了压强的现实意义,这次我注重引导学生实际应用需要增大还是减小。
和最初上这节课相比,这次在备课和上课环节,我关注提问的连贯性、思维的生成性、方法的渗透,显然要比当初上课时更顺利,学生的反应表现也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