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了沈老师和牛老师的两节项目式复习课后,我深刻体会到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对激发学生主动性、整合碎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两位教师的课堂实践为我优化复习课设计提供了宝贵启示,也促使我重新思考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物理复习的深度与趣味性。
一、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优势
1. 真实情境驱动深度学习
沈老师的“爬墙机器人”和牛老师的“黑板擦改进”项目均源于生活需求,将抽象物理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现实问题。这种设计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实用性,而非被动记忆公式。
2. 任务分层实现知识整合
复习课包含很多知识点,但传统“罗列式”复习易流于表面。两位教师通过项目任务的分阶段推进,将零散内容有机串联。如沈老师以“机器人不掉落”为核心问题,分步引导学生回顾重力、摩擦力的平衡,再拓展至能源、材料等跨学科内容;牛老师则通过“改进黑板擦”任务,将力学的相关知识点自然呈现,同时牛老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对各知识点进行细化,让每位学生自己探究、讲述,避免了老师满堂灌的形式。这种设计避免了情境堆砌的杂乱,使复习具有递进性。
二、对自身教学的改进设想
我曾在“力与运动”复习课中尝试以奥运会项目为主线,但因情境过多导致重点模糊。受两位教师启发,我认为可做如下调整:
1. 聚焦单一项目,深挖知识链条
以“滑板运动”为例,设计阶梯式任务:
任务1:分析滑板静止时的受力(平衡力、摩擦力)
任务2:探究滑板滑动时的动作原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
任务3:优化滑板材质以提升性能(压强、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通过一个项目贯穿核心考点,辅以小组竞赛(如设计“最远滑行方案”),既能保持兴趣,又能深化理解。
2.融入技术工具,增强互动性
可以借鉴牛老师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复习课中部分实验探究任务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并总结相关知识。此举不仅能够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避免因教师单一讲授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更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做中学、学中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与互动性。。
三、反思与追问
项目式复习课的成功依赖于精准的目标把控:情境是否真正服务于知识整合?活动是否指向核心素养?后续实践中,我需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评价量表,兼顾知识掌握与过程性表现?如何平衡项目开放性与复习的系统性?
两位教师的课堂证明,项目式学习能让复习课从“冷饭重炒”变为“新菜烹制”。未来,我将更注重以学生真实兴趣为支点,用项目撬动深度复习,让物理课堂既“有理”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