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陆桥云2025年3月听课心得
发布时间:2025-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今天听的三节课都各具特色,每位老师都以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为我带来了诸多启发,也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沈梦涵老师在《探寻火箭发射的奥秘》一课中,以火箭发射和飞行为核心,通过“火箭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如何提高火箭的能量利用率,从而让火箭飞得更高”“制作火箭外壳的材料应该具有怎样的物理属性”等一系列问题,巧妙地串联起力与运动、能量转换、物理属性、材料科学等多维度知识,“课内探究——课外实践”的立体化设计让物理复习课从公式推演升华为科技创新的启蒙之旅。这节课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在最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亲自去释放水火箭,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成功中收获喜悦,真正领悟到科学探索的不易与乐趣,为未来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这种“做中学”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是从课堂跨到课外的空间拓展,而是从解题能力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质变,更是从知识接受者“科学实践者”的素养进阶,做到了让学科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落地生根

王棵生老师在《立志飞行的白纸》一课中,以“一张白纸,想到天上去飞翔,你有哪些办法”引入,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通过白纸“变成纸团”“变成纸飞机”“变成纸鸢”的三次尝试,结合惯性、惯性现象、压力、压强等力学知识,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自然整合为结构化的力学认知体系。整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王老师善于利用小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尤其是让学生用木块去敲击串在苹果中的筷子时观察到“敲的是筷子,为什么苹果会上移”、用一个鸡蛋去敲击另外一个鸡蛋时发现“为什么连续三次实验都是动的那个鸡蛋碎了”,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引发了与原有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以实验为每一个环节的切入点,让物理知识不再枯燥,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了“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了我的脑子”的体会,提高了学习效果。

李林玉老师的《探寻飞行器发展历程,领悟力与运动的奥秘》这节课以飞行器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将力与运动的物理知识融入其中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魅力。首先由学生汇报展示从早期热气球到现代航天飞机的演变,引发学生思考“飞机最终能飞上天空,关键解决了哪些物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再通过展示飞行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结合飞机“起飞——爬升——巡航——下降——滑行”时的受力分析,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力与运动知识以及飞机设计的基本原理改进课前设计的飞行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体会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