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牛慧君2025年3月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5-03-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本月线下教研活动围绕“飞机”这一主题,设计了三节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有在其中渗透了化学、工程和社会等跨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1. 融合性: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不仅涉及了物理学中的力与运动、能量转换等核心概念,还融入了工程学(如飞机发射装置的设计)、化学(常见燃料及其特点)、历史学(讲述飞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学(探讨国家实力与外交关系)等多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认知框架。
      2. 实践性:比如第一节课,教师大胆得让学生在操场上完成最终的探究性实验,通过水火箭的发射,打破了实验室和器材的限制,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探究性实验。第三节(贺老师)的课着力于自主探究,小组内独立设计和探究,改进已有飞行器的外观、发射以及飞行过程(轨迹),学生得以亲身体验物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3. 情境性:利用飞机这一具体情境,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具象化,使学生在真实、综合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践验证假设。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 情感性:叶飞老师的教学融入了爱国情怀和强国梦想的教育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 评价性:贺老师在PPT中列出评分标准,不仅是对教学过程和作业评价的规范性要求,也为制作过程和学生评价提供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依据。这有助于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为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参照这些标准来理解和执行。
      对于课堂,有一些反思与改进建议:

      1、贺老师的课堂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并留有过程性材料,便于后期展示和交流。由于贺老师课程的体量较大,可以在课前就进行信息收集,包括了解“飞机”感兴趣的某一点、其中所用知识和与生活中常见器材的联系,完成资料收集并形成文字反馈。

      2、课堂上针对所收集的知识对老师提供的飞行器进行优化,可以要求学生列出详细的任务清单:每项任务的具体步骤,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阶段,对于复杂的任务,可以拆分为更小、更具体的子任务,课堂上先改进某一点。可以使用流程图、时间线或步骤图示来展示整个活动流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整个活动的脉络。

      3、在关键步骤处添加注释或提示。可以提供与任务相关的示例作品或模板,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示例作品可以展示优秀作业的标准,模板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上手,减少在格式和布局上的困扰。

      本月线上教研为教学基地展示课,主要针对“新教材内容更新与教学理念转型”进行一、教材结构与知识体系调整。展示课将新教材中章节优化的内容如八年级下册新增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牛顿第一定律和走进分子世界,通过听课学习到相关内容,了解如何针对教材细节上的优化和理念进行教学。如修正"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表述,补充"接触面材料"因素,将原"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改为"伏安法测电阻",强化基础测量能力培养,以提升表述严谨性。同时,新教强化材跨学科实践新增实践项目,如制作隔音房间模型、简易热机模型、古代杆秤等,涵盖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主题。优化实践目标定位,强调了通过项目化学习(PBL)培养跨学科应用能力,强调"做中学"理念。同时强调我们教学时注意育人功能强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杆秤制作)以及现代科技成就等元素。此外,“问题导向”和“栏目体系”重构设计还需引导学生采用提纲法、思维导图等方式自主归纳。同时需注意初高中知识衔接,如二力合成概念的提前引入为高中矢量运算奠定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