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月工作室的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三节打破常规的物理课,三位老师的创新实践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物理教学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种可能性。他们用行动证明,好课堂不是复制标准答案,而是敢带着学生往未知处探索。
三位老师的课堂都紧扣跨学科实践的核心理念,通过真实问题驱动,构建跨学科的学习场景。他们的课堂很好地诠释了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更是一种思维的融合与创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学习视角。三位老师的课堂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头脑风暴、创新优化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切入,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教学智慧。
听完三位老师的课,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与三位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教学智慧相比,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对照自己的课堂,确实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总习惯按教材顺序讲课,忽略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设计实验时求稳怕错,不敢放手让学生试错迭代。
作为青年教师,我还需要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专业发展要往"深"处扎根,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知识,还要拓展跨学科视野,教师自身学识的广博程度,直接塑造着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世界的丰富性;教学理念要往"新"处突破,要敢于尝试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等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勇气和实践智慧,直接决定着课堂所能激发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潜能;课堂实施要往"活"处创新,不仅要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惯式,更要构建开放互动的学习模式,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力和任务的设计水平,直接关系着课堂所能培育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唯有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勇于自我革新,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现从"新手"到"专家"的蜕变。我将以三位老师为榜样,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持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