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李 2017年5月15日
上上周,我剪了一次短发,当天在商场就被学生遇见,回家后更是收到了同学们的各种偷拍、抓拍,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高度关注,甚至颇有当了明星的感觉。在和一位给我发送情报的同学的聊天中,我们谈到了他们喜欢的老师的问题,她说,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能不凶,也不能太凶。当下我有些诧然,原来学生也有希望老师“凶”的时候。于是我开始思考,老师怎样“凶”得让学生喜欢,又在哪些时候不该对学生“凶”呢?
首先,我对这个“凶”要有一个理解,老师的“凶”不是瞪大眼、大嗓门,而更应该理解为老师的一种严肃的态度。学生希望老师“凶”,是希望通过老师严肃的态度明确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都要有客观的、具体的理由。
今年我任教的某班中,有一位大胖,身材魁梧、性格冲动火爆,总爱在课上大声插话,反驳其他发言同学,弄得别人很下不来台。在一次实践活动展示课上,他代表他的小组上台发言展示,过程中台下也有其他同学反驳他的观点,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他下台后,我及时进行了点评,我首先肯定了他的临场反应和语言组织能力确实不错,接着我告诉他这次展示是一个很好的让他换位思考、感受的机会,并指出了他平时对其他发言同学做的不恰当的地方。当他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之后,他就更能理解老师对他提出的批评或者说建议。有理有据,火爆哥也会理解老师的严肃或者说“凶”。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不该对学生凶呢?我想,是学生掌握知识有快慢的时候;是学生擅长的科目不是你所任教的科目的时候;是学生喜爱的老师不是你这一型的时候……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都是正常现象。
有人说,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好难!我也深有同感。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个人喜恶。没错,但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的个人情绪和喜恶。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这个前者的“灵魂”,我们承担着重则,借用寒假里看的蓝宝书里的一段话共勉: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包括丰富自己的学问,增强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