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2017年4月10日
记得看过一则故事:一天深夜,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卢瑟福照常到实验室巡查,他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做实验,就问:“你上午干什么?”学生回答:“做实验。”“下午呢?”学生又答:“做实验。”卢瑟福不由得提高了声调:“那么晚上呢?”学生回答:“也是在做实验”。学生以为自己的回答能得到教师的夸奖,不料,卢瑟福严厉地批评他说:“你整天都忙于实验,那么什么时间思考呢?”
故事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它启示我: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付出自己的体力,而是要拿出自己的智慧。缺失了思考的比重,只能成为教书匠,而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和自我发展。
我们班一个学生,每周回家后的周末作业总是不能完成,在我跟他谈话强调周末作业的重要性之后,仍然没有明显起色,我开始反思根源。经多方了解,这个孩子是外地人,父母没有文化,经常外出,周末缺少父母监督和陪伴,导致性格非常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周末喜欢呆在房间玩手机。因此,我与其父母沟通,提醒他们多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同时我让他的几个舍友多关心他,多开导他,在平时也多关心他,每周末都至少打两通电话给他,跟他聊聊生活并关心周末作业情况。慢慢地,他能主动问我问题了,人也开朗了一点,让我惊讶的是,他现在每个周末会主动把做完的作业拍照微信发给我。
有些花儿总是慢慢开放,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输入持续的正能量和健康的营养——只管耕耘,不计收获。当我们全力以赴地陪同孩子成长的时候,外部的环境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孩子的心灵。让我们不要为孩子成长的缓慢而沮丧,因为,有些花儿总是慢慢开放。
我们老师非常需要永不止步地自我反思和体悟,每日自省,在教育这块特殊的土壤里,永远都不可能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充分地运用我们潜在的智慧,就可以不断地实现那个“更好”的目标,努力去触摸到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正如梅校长在初二教师座谈会上所说的,我们要努力达到“忙而不茫,累而不伤”的境界!(第一个忙是忙碌的忙,第二个茫是迷茫的茫,忙碌而不迷茫, 累而不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