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美 2017年4月10日
在紧张而又充满挑战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班有以下两类同学是我经常关注的,一类是“自我要求过低却喜欢空想大梦想”的学生,一类是“努力追梦却现实受挫”的迷茫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有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我尝试过从个人未来、家庭责任等方面试图去感化他们,但是爱追寻自由的00后而言,教育效果很短暂,于是我想到了班会课,这个班主任德育的主阵地。在由学生召开班会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会结合学校的德育主题,为他们提供一些素材,譬如让学生搜索哈佛校园凌晨四点图书馆座无虚席的照片,白岩松的“用理想和现实谈青春”的文章,王健林一天的行程表,撒贝宁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的激动和所思所想,以及《超级演说家》、《朗读者》中关于感动并鼓励人们前进的视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春,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我选取了大学时老师给我们看过的《死亡诗社》,(我更喜欢《春风化雨》这个译名),这部影片中的片段给大家观看。这是一部讲述新的文学老师基汀及一群虽年轻却早在升学率高的威尔顿预备学校已被规划好人生道路的学生。看完后学生对电影中弘扬自由的生命激情好评如潮。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就有学生说“在现实世界,理想主义者也要面对对抗现实”。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我们不能过度透支青春,要让青春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这次班会,很多学生更加明白了奋斗的意义和必要性,而不是选择退缩或迷茫。总之,学生很喜欢这样的班会形式,教育效果也明显超过空白的说教。
我很想成为和基汀先生一样,有情怀,有着无尽的魅力令学生为之折服。他循循诱导,在黑暗中牵着学生的手,鼓励他们做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因为这些人也是我们未来社会的“良心”,但是我还是一名年轻教师,还需要向身边的优秀的教师多学习,多思考,方能修炼成教育的智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