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铭杰 2017年3月13日
今天想先和大家分享一部电影,名字叫《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大致讲述了,一个8岁的男孩伊夏,因为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结果变成了大人眼中的“问题儿童”。无奈之下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学校而变得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遇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发展,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伊夏慢慢的开始成熟、懂事了。
这部电影中的男孩其实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当中也是存在的。以前我也会和电影中其他人一样,只会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看待学生,认为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完成的绘画作品,在成年人眼里无法理解,往往就给他们贴上了“异类”标签。但是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有了新的感悟:美术课堂上的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绘画上都有天赋,不是每个同学都会成为梵高、毕加索那样的画家。在今年所教的初一学生中,我就遇到了类似“伊夏”这样的学生,这位管同学在第一次课堂作业上就让我印象深刻,那是一张临摹鸟的作业,当他的作业拿上来展示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因为这位管同学的作业中鸟都是由几个类似圆形、三角形等构成的。在同学们眼里这完全就是一张幼儿园小朋友涂鸦的作业,为了不让他尴尬我对着全班同学说:“恩,这张作业很有特色,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了你眼中的鸟的世界。”课后我和这位管同学聊聊天,知道了从小学开始他的美术作业都是以几何形体的状态呈现,没有将画面具象画,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每次上课都会走到他的身边指导他,一边鼓励他的绘画方法,同时也引导他学习常规的绘画方法,让他在个性发展与艺术素养同步提升。如此他每节课都能够积极认真的听讲和练习绘画,同学们在不再去嘲笑他,他开始在绘画方面也越来越自信,画面内容越来越丰富。
管同学是一颗星星,只是他发光的时间比其他人要晚,作为教师,我们要更有耐心的去指导他们,让他们慢慢的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会很有满足感,看着学生们在绘画上面发光发热,心中是满满的喜悦和感动。学生们都是散落在地球上的星星,都会发光发热。请老师们耐心寻找这些散落的星星吧,让他们尽情的发光发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