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
本月底听了3节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开课,在新能源技术革命与气候危机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本节内容承载着培育未来公民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三节课给我共同的感受就是在这个知识半衰期不断缩短的时代,作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物理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更是科学精神的播种人。因此,只有当我们以研究者的姿态深耕教学,以前沿探索者的眼界开拓课堂,以工程师的思维设计学习项目,才能在初中这个物理学科启蒙的关键期,为学生们播下受益终身的科学种子。
说实话,在听课之前,对于常州作为中国新能源之都的了解,也仅限于理想汽车常州基地和比亚迪常州工厂,而对于前黄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溧阳抽水蓄能电站、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等都知之甚少,在听完课以后才知道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从“发电——储能——输电——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并且在各个环节都展现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科技在飞速发展,作为物理学科的老师,常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保持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常新才能在教学的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已不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时代所赋予的责任。
除此之外,最具突破性的是学生关于“理想的家——环保小屋”的设计,不仅融入了学生对家的美好愿景,更需要学生从多维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促使学生建立全链条思维,深入理解并应用理论知识,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同时在内心深处埋下了绿色环保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实现了情感共鸣与科学思维的有机统一。当学生不再追问标准答案,而是执着于探索更好的问题时,我们便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它不是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能够点燃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