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教研活动听评课
1.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两位老师带来的《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同课异构设计。
张老师的课以课标要求为纲,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用简单的分组小实验感受能量守恒与转化,以真实生动的光照实验探究能量的转化效率。课前学生分组自主学习研究,课上进行分享的形式让我眼前一亮,本章内容很适合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潜力。课堂中辅以极具常州地方特色的能源利用和储存实例,有情境、有实验、有探究、有思考、有反馈,在我看来是一堂质量极高的模板课。课堂时间和环节的安排合理,节奏把握巧妙,在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同时,能高质量达成新课标素养目标。
沈老师的课以我们对电能的利用切入课堂,既是从学生已有的熟悉的知识出发,也是点明了本节课贯穿始终的线索。课堂中最大的两个亮点在于:1.利用红外摄影机对白炽灯和LED灯的亮度和能耗进行计算比较,利用数据计算和分析比较不同能量使用方式的利用效率;2.学生课前完成的节能小屋设计方案、3D建模以及实物模型非常惊艳,学生开展学科实践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的过程,更符合国家当前的人才培养战略。
2.思考
关于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①学科育人理念的贯彻
如果是我思考本节内容,我会从“什么是能源?”、“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能源?”、“我国为什么要研究和推广新能源?”这些角度切入,将我国当前在能源领域的成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家是一个怎样伟大的国家,同时将我国能源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现实也给学生介绍,让学生理解作为未来的国家建造者,他们需要为国家做些什么。作为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新授课,激发起学生学习奋进迈向未来的勇气和动力,我个人认为也是颇有价值的。
②能量观的贯彻
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部分难度不大,中考中考察的比重也不大,但能量守恒和转化的观念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比于初中,高中阶段的课标要求中增加了对能量和物体运动状态间关系的理解,归根到底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观念的贯彻。同时相比于单一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能量观要求学生有大局观和更广阔的视野,对于锻炼学生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