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25-01-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庄铭杰

一、核心目标

本学年致力于通过美术教育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创新融合,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二、具体成果

  1. 教材拓展与课堂实践

      • 成功将中国书法、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

      • 实施了多节公开课,如“蓝印花布的艺术”和“传统服饰设计”,学生参与度高,作品富有创意。

        • 课题组全体老师参与编写主题为“汉风璀璨”劳动教育精品主题课程。

  2.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 与历史学科合作,开展“历史中的美术”系列讲座,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历史背景的理解。

      • 与文学学科融合,组织“诗画共赏”活动,学生根据古诗词创作画作,实现了文学与美术的完美结合。

  3. 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

      • 引入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学生在准备和讲授过程中加深了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 实施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

  4. 本土文化资源开发

      • 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如地方特色建筑、民间工艺等,开发了系列本土文化课程视频和教材。

      •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美术馆、博物馆,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利用信息技术

      运用互联网的数字美术馆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云参加,如数字敦煌等,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拓宽视野。

      结合新课程内容,引导学而思运用数字绘画软件和软件进行创作,如Photoshoplllustrator等。借助软件制作定格动画和拍摄动画片,实现作品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存在问题

  •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把控仍需加强,部分内容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要求不完全契合。

  • 跨学科融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持美术教育的核心地位,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融合,仍需进一步探索。

四、未来展望

将继续深化研究,优化教材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推动初中美术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同时,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将继续深化研究,并采取以下更具操作性的措施,以推动初中美术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

1.定期评估现行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调整合优化教材内容。引入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2.加强跨学科融合与实践:

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定期召开研讨会,共同设计融合课程和活动。明确美术教育的核心地位,确保在跨学科融合中保持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和专业性。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工作坊,提升他们对新课程标准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开展个人研究和教学实践,分享经验和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4.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校际联盟或网络,定期举办美术教育论坛和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校际之间的学生作品交流和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创作思路。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探索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美术学习体验。开发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美术教育中的深入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组                                                                                   2025.1.6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