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点)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纲要》对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指导体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本次大会,来自全国多地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大中小学校长/园长和知名企业负责人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核心内容
一是指导如何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二是指导如何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主要举措
1.更新教学观念
从体育核心素养高度和体育课程一体化思路,强化“教会、勤练、常赛”。
注重学科融合与课程思政,开展情境式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把握学情,因材施教。
2.优化教学内容
围绕“教会”“勤练”“常赛”优化教学内容。
教会——(必修必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必修选学)专项运动技能。
勤练——课内外强化,打牢基本运动技能基础,合理安排专项运动技能练习。
常赛——课课有教学比赛,人人有参赛项目,特长有专项联赛。
3.创新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学校,小学高年级以上可采用“体育选项走班制”组织形式。
确保形成一校多品、一师一专、一生一长的体育教学改革实效。
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
4.完善教学评价
改进知识评价:体育知识、健康知识(线上、线下)
突出能力评价: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水平测试)
完善行为评价:健康行为(体育家庭作业)、良好品德(运动竞赛)
强化健康评价:体现精准、及时反馈、联合促进(体质测评)
5.师资保障
配齐配强各级教研员,发挥重要的教学改革指导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基本工作量保障12课时。
每位体育教师每年参加不低于1次培训活动。
系统规划按运动专项、教学能力、所属区域、专兼职类型的分层分类精准培训。
关注农村体育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及能力提升。
《纲要》的发布,预示着未来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具有了明确方向,体育教学必将会更规范、科学、系统、有效。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点)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