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和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体魄强健,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的是适宜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是为了提高少数运动员学生的竞技运动水平,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需要大强度、高密度、超负荷的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需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追求竞技运动的高水平。体育教师还需要理解,运动对于人的教育作用既不可替代也无法估量,要通过体育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积极进取、挑战自我、乐于助人、善于合作、遵守规则、责任感强等体育精神和品德,并且将运动中培养起来的体育精神和品德迁移到日常的生活中。因此,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要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即无论学习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等都要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品德也是属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部分。指的是一种主体性的概念结构、逻辑模式,是实现日常生活所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价值体系,是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表现出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自觉、自为、长期培养的特征。
二、 课题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具体实施计划:
研究重点:
1.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目标与内容上创新。长期来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的理念往往是零散的、随意的,本课题将对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目标与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着力研究建构比较完善的、具有开放性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2.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途径与方法上创新。将着力研究建构多个途径相结合、相协调的培养体育品德的网络体系,以及研究改进相应的措施。
研究计划:
(一)、2021年6月~8月理论研究阶段。
1.利用暑期对体育品德的基本内容、重要价值;基本含义、重要价值进行文献研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甄别、整理相关图文信息,重点研究帮助学生增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明辨是非、抗挫能力的工具和智慧,是改善道德、体质、锤炼意志的重要动力和共识,有助于学生做出恰当的言行、判断和选择,树立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体育自信和体育自觉,以坚毅的态度和行动促进体育品德和体质健康的发展。
2.8月底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学习感悟或论文并上交区市级评选。
(二)、2021年9月~10月,行动研究准备阶段。
1.通过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初始数据,选定研究学段、研究对象,选定个案。
2.各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内容形成研究所用现象以及数据变化记录表。主要涉及提高学生体育品德等方面。
(三)、2021年10月~12月,行动研究阶段。
1.各课题组成员以体育课堂和运动队训练为研究主阵地,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向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实践。
2.每月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四)、2022年1月~2月,阶段总结。
1.对前期的研究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践参考。并调整下阶段的研究。
2.结合项目研究主题每人撰写完成一篇案例分析或论文。
(五)、2022年3月~6月行动研究阶段。
1.各课题组成员继续利用好体育课堂教学,根据自己的研究任务和方向积极实践,积极创新。
2.每月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六)、2022年7月~8理论学习,反思总结阶段。
利用暑期放假时间继续开展理论学习,并认真反思总结一学年的研究,每人完成一篇研究论文。
三、研究过程中主要做的工作:
1.2021.10月份参加了课题论证会,在专家指导下,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使方案更加科学可行。
2.使研究有计划可依,由组长制定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学年、学期计划。
3.根据计划,并结合我校课题研究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相关活动。每次活动内容由组长安排,成员们分工合作实施。活动后由副组长收集相关过程材料并上传学习内网。
2021.9月“基于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学习沙龙活动。
2021.10月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交流研讨心得。
2021.11月份开展了以“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交流研讨心得。
2021.12月,2022年1月进行总结研讨会。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形成论文成果。
2021.12月份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策略研究”组织与指导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交流研讨心得。上课教师:王晓亮 课题《快速跑》
2021. 12月份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策略研究”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交流研讨心得。上课教师:汤洲杰 课题《耐久跑》
2021. 12月份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策略研究”优化评价机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交流研讨心得。上课教师:倪侃 课题《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2022. 1月份开展编写体育品德评价体系的研讨活动。
四、实验成果:
1.成员们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年轻的体育老师不再惧怕写论文,在一次次的学习思考总结中,不断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自己课题研究的能力,创新研究方法。其中盛杰老师《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获得发表,王晓亮老师撰写的论文《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发表并获区一等奖,汤洲杰老师撰写的论文《浅析利用三十六计“笑里藏刀”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研究》获区论文评比一等奖,易婧老师撰写的论文《学校体育教育中规则教育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获区论文评比二等奖。
2.成员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体育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通过上研究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能力竞赛,或听评课,成员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方式, 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如在尝试教育教学活动中王晓亮、汤洲杰老师,三校联合教学活动中的倪侃老师的公开课也获得了区教研员和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
3.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了。体育品德的促进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成员们通过不断探索,改进体育品德促进的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评价方式等,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区体质健康水平抽测中,评委组表扬了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们的这也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有效性的肯定。
同时也提升和促进了我校运动队的竞训成绩,2021年武进区中小学生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2021年武进区第五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部初中生校园足球联赛第一名,2021年武进区第五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部初中生篮球联赛第三名.教育局和体育局的领导也肯定了我校的体育竞训成绩和工作。
五、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存在不足:
1.缺乏专家引领。在实践中虽然我们尽管加强了学习但进步的速度还远远达不到预想的目的遇到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会束手无策。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教育教研经验有限缺乏专家的引领因而有时课题的研究常常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停滞不前。
2.教师发展不平衡,科研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课题研究存在表层化现象。对收集整理的理论理解的不够深刻,对所学到的理论方法,研究理论还比较肤浅,不够深刻。
4.资料收集的还不够全面、丰富,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枯燥,由于教学工作忙,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随想没能及时记录下来并写出反思。
改进措施:
1.加大科研培训力度和骨干教师成长案例的宣传力度。
2.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扎实地使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上,并从中不断的反思、提炼更有用的理论知识,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3.研究中多问“为什么”,探寻教科研规律的过程。多向专家和同行请教,主动学习,积累理论经验
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品德
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202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