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陆桥云2024年12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12-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教学反思

123日,我上了一节《升华和凝华》的区级公开课,刚开始接到这个课题时,感觉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会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说明其成因;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内容较少,应该比较容易上。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反思,旨在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一、引入阶段,我展示了一段北方冬天的雾松现象,本来想当场利用樟脑丸粉末、锥形瓶、树枝复刻一瓶“雾松”出来,用热水加热,时间太久;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话,樟脑丸就会先熔化,所以我就事先录制了一段视频,但是效果没有现场做的好。

二、实验教学环节,用吹风机演示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效果明显,学生亲眼目睹了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又在冷却时变回固态的奇妙过程,直观地感受到了升华和凝华的存在,这对于他们理解抽象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我们采用电吹风机热风挡加热,有没有可能碘先熔化?”这一问题时,在学生讨论无果之后我直接给出了答案“吹风机的热风温度一般在60~80℃之间,低于碘的熔点113℃,因此碘不会熔化,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液态的碘,我们可以看到升华现象”。可能是因为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对吹风机的冷、热风的温度没有具体的概念,下次再上的话,在这里增加一个利用AI豆包提问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是不是就会更好一点。

三、在让学生利用干冰、酸奶来自制冰淇淋时,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个塑料的保鲜盒,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摇晃,另一方面便于学生观察盒子外面出现的一层“白霜”。但是在摇晃过程中发现,好多小组的盒子都摇破了,里面的干冰就漏出来了。课后,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塑料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其分子结构为长链状或网状结构。塑料分子中的化学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健壮的共价键和较弱的范德华力。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结合力;而范德华力是由分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吸引而形成的,结合力较弱‌。当塑料盒里面装满干冰,温度降低,塑料中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减弱,导致分子间的结合力变弱,分子变得容易移动,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塑料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变得脆弱‌。如果下次再上的话,选择适合低温环境的塑料材料或者铁皮盒会更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