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想法:作为初三的老师,我也刚上完了电流的热效应,所以在本节课探究实验开始的时候,我就在跟旁边的钱老师一起商量到底怎么解决学生对于电压影响电热的猜想,最后只能先认为本实验探究的是纯电阻的电路,那么我猜想了电流和电阻之后,电压就不会再发生变化了,或者说等于我已经猜想了电压,然后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再播放一个视频,让电动机先不转,然后电流控制为0.3A,此时用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的电压,用温度传感器测出一段时间内电动机的温度。冷却之后再让电动机旋转,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还是0.3A,读出此时的电压肯定比刚才的电压要大,然后相同时间内测一下此时电动机的温度是多少,最后比较两次的温度高低,会发现在电压不同的情况下,由于温度相同,他们的热量是一样的。
对于运动的相对性这节课,我认为小华和小明分析列车就是要让学生说他们一个对一个错,这也确实符合他们的传统认知,我们可以类比假设列车的桌子上有一个苹果,那么对于坐在列车上的人来讲,这个苹果就是静止的,按照我们传统的认知,我们也会认为它静止。因为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不动,他相对于我相对于我周围的桌子、凳子地面都不动。而如果是月台上的人看到这个苹果那肯定是运动的,无论是相对于这个人自己还是相对于它的地面、还是相对于它周围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取决于你参考系的选择,而参考系的选择取决于我现在所研究的问题。另外我认为对于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可以在一个情景当中,以三个物体既作为研究对象,又作为参照物列表格会发现表格中的对角线都是静止,从而发现以自身为参照物的分析。意义不大,然后学生自己就会知道不选择这个为参照物。个人认为概念和结论的得出还是要让他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且总结归纳,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记忆。
接下来我对实验探究的想法就已经有点脱离这节课了,就是这两辆车的速度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车的视角里另外一辆车究竟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或者说是人骑自行车,根据炊烟飘动的方向判断风速方向,进而判断人骑车子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我在想如果要突破这样的难点,是不是可以利用两辆遥控车,然后上面放上摄像头,将摄像头投影到屏幕上,这样的话就能够以汽车乘客的视角观察。会将抽象的理解变为实际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