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吕穆老师的《运动的相对性》和田凯芸老师的《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两节课,李林玉老师、朱晓阳老师的课例分享,以及梅校和其他小伙伴的精彩点评,让我收获颇丰。
《运动的相对性》知识点相对较少,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活动让整节课上的很生动,吕穆老师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把所有的课例与学生紧密结合,比如,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拍摄成学生的腾云驾雾,风洞实验用“如何让风车动起来”的问题形象的解决;二是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为学生的精彩表现提供了舞台;三是利用运动的相对性是所选参照物不同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平时同学有争执的时候也是因为标准不一样所导致的。对于这节课,李林玉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情景线的设计,从天空的向往到人类的腾云驾雾到现代的腾云驾雾(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嫦娥五号)。梅校的点评更是高屋建瓴般的点醒了我,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建立运动观,建立物理观念的方法一定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困惑中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建立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的难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如何深度挖掘情境提出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
《电热器 电流热效应》这节课是典型的探究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生活中的电热、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电热的应用和危害。田凯芸老师值得我学习:一是用两个有趣的“魔法”——“比一比铅笔芯和泡沫谁更强”和锡箔纸小实验,进行课堂生动简洁的引入,并板书“电流+导体→发热”,此为电流的热效应;二是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有时候的教学是要给学生搭建这样的舞台,教师退为引导者、促进者;三是抓好课堂生成,本节课生成了滑动变阻器也变热了,电热是否与电阻有关,田老师说还有一个生成今天没遇到:温度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升温了,就像梅校说的课堂是生命和生命的一种碰撞,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一段旅程,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成长。朱晓阳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对温暖有了具象化的感受,她的四个课堂环节、设计电路等环节的层层递进,实验的改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探究类课堂的精彩在于有效的引入、在于逻辑严谨的探究、更在于课堂上的生成。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期待下个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