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张江2024年11月教学反思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自我调整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4-11-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数字化浪潮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对每一个行业进行重塑,教育领域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然而,在这场变革当中,我们在认知、动机以及行动方面均面临着以下几重挑战。

一、认知上的窄化:由依附迈向拓展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我们常常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即将数字化工具当作解决所有问题的万灵法宝,从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依附的心态致使我们的认知视野被数字化技术本身所束缚,对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关注不足。有次我的学生来到我办公室认真的跟我讲:“老师,您的物理课很新奇,很好玩,但有时候我遇到一些问题还是不太会。”孩子的话虽然随性但也在我心里留下了烙印。因此逐步意识到数字化工具信息化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的根本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发展。我们在积极接纳技术的同时,应深化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将技术融入而非替代传统教学,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动机上的弱化:从顺应转为激发
随着教育技术的日益普及,部分教育工作者可能由于过度依赖预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而逐渐丧失了自主设计与创新的动力。这种动机上的顺应,不但削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限制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忱。有次我在课堂上讲解速度这一内容,花了大篇幅,各种视频数字化资源模拟风驰电掣,想要同学理解汽车仪表盘上100km/h的速度有多快,发现没用,学生又不开车,后来我联想到学校道路上有测速的显示屏,拉同学们去试,累死累活学生也跑不过25,才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初心,激发内在动机。鼓励教师基于学生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数字技术,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通过项目式学习、自觉课堂等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三、行动上的矮化:从模仿走向引领
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众多学校和教师倾向于直接复制成功案例,却忽视了本土化实践与创新的重要性。这种模仿行为虽然能够让我们快速起步,但从长远来看,容易导致教育模式的同质化,限制了教育的多样性与特色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模仿迈向引领,大力鼓励教育创新。这意味着要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与学生特点,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教育路径。同时,加强教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持续创新,使教育不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能引领未来的方向。

 

总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既充满未知又精彩万分的冒险。面对认知、动机与行动上的挑战,我们不应畏惧,而应勇敢地进行调整,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激发内在动机,勇于创新实践。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