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三节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是王老师的课,他的课整体很流畅,实验从最直观的内容入手,比较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逐渐引出透镜成像规律中最重要的两个点,即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处,处理非常的自然,也让我偷师了一手。实验结束后,利用Excel处理数据,将学生们自己输入的数据做成表格,绘制成折线图,让数据分析更加的直观和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新认识,知道了信息技术对物理的作用。
张老师语言简洁,精准,凝练,是我最近一直想要做到的。他的整体设计也很有意思,是找了两位学生录制小短剧,利用小短剧来引导和推进课堂,这不正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体现吗?感觉再扩充一下,都可以拍一个科普连续剧了。在数据处理时,张老师采用了柱状图的形式,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张老师的设计,因为对于现如今学生的水平来说,柱状图是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理解的,而且柱状图除了可以反映出物距和像距随着成像情况的改变之外,每一组数据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也是一目了然。
牛老师的课我想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实验情况拍下来,并且和学生们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有的时候还能推进课堂。我觉得整个过程非常的流畅。我也尝试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嵌入课程的过程还不是那么自然流畅,这是我需要像牛老师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