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每节课都很具特色,许多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也留给我很多思考。
王老师的课紧扣教材设目标,环环相扣做探究。本节课王老师通过设定可明确观测的学习目标,整节课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生以观测不同位置的王老师,思考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接着进行实验探究。探究过程层层深化,先让学生寻找完整清晰的像,在此过程中对实验一些细节进行指导,尤其是调节光源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光心在同一高度的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接着改变物距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联系信息技术,大大提高课堂数据处理效率。在分析数据时,引出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分界点。切实展现了实验探究的完整过程。
张老师的课学生认知再提升,实验过程注细节。张老师的课娓娓道来,以一个个真实的实验问题引出选择什么器材、如何放置器材、怎么进行测量、如何观察像等。尊重学生的认知,在探究中解决学生的一个又一个困惑,通过特殊两倍焦距的观察,再通过与图表的联系,分析出实像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分界点对成像的影响。教案设计简单明了,课堂探究直接明确。
牛老师的课信息教学促融合,扎根课堂促思考。牛老师课堂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尝试、去摸索。先让学生模拟照相机成像,在模拟的过程中发现像不清晰、不在光屏中间、不成像等问题,以此进行解答,接着给与学生探索的机会,你觉得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像的特点和距离。做一做环节也是及时的进行图像投影,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问题。
在实验处理如果有条件可以借助平板汇总多组数据,节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后面的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