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单元教学设计节选
主题的解读
(1)、主题确定的依据
本主题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下的重要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中相关教学指导思想和重要策略包括:
①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食物之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②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实验活动;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作物、花卉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师可积极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③在课程与评价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入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科学解释能力提供充分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学生活动建议包括:
·观察大豆、玉米种子的结构。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
·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
·实验 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实验 茎的输导功能。
·观察 花和果实的结构。
·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从学生角度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学习生物圈中的生物类群,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类群——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之源,是地球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倚靠。怎样让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充分的认识绿色植物。在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一主题下,学生主要学习绿色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生命历程,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也将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打下知识基础。
(2)主题确定和深度学习的关系
针对本单元学习主题的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前面组织、器官等知识,显微镜的使用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也为后一个学习主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学习提供基础。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其实就是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线”。教师如果能以这条“生命线”为抓手,高屋建瓴,整体把握教材,设计教学,而不是单纯学习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始终把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统一于植物这个“生命”整体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作为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中,学生第一个系统学习的生物种类,整体观和生命观的构建尤为重要,生命中的各个结构看似独立却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学生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才能实现课标要求的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课程目标。
抓住了“生命线”,就能开展基于复杂情境创设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这符合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释、举例、分析、总结和表达、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等,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建构性活动,由此创造出对新新知的理解”的基本理念。
本主题下的探究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其实是高度概括的绿色植物的一生,是一条“生命线”。通过观察大豆、玉米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茎的输导功能以及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等探究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