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评优课观后感
第一节高健冬老师的《物态变化复习课》
亮点一:因为之前也准备了这节课参赛,所以特意挑选这节课学习,听后感叹:真是大开眼界!开局立意高:从外国人视角:品美食 感受中国文化。凸显了美食的文化交流地位,我当时的想法:美食只是好吃的食物。
亮点二:这节课的大餐很多:关东煮、冰棒、冻豆腐、糖葫芦、冻草莓、液氮冰淇淋。关东煮和冰棒探究液化,冻豆腐、糖葫芦探究熔化凝固,冻草莓探究升华凝华,最后综合复习液氮冰淇淋制作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相信学生学完这节课,一定还想多上几节,让人过瘾的学中吃,吃中学的物理课。当时我设计这节课,局限在只思考某一样食物,课堂过于单薄。
亮点三:这节课创新实验也很有新意,利用声学中的器材“玻璃罩”制造真空环境演示冰块升华现象。日常见到的是“碘蒸气”“干冰”的升华,能见到冰块升华,让人眼前一亮,并通过与冰块熔化成水对比,强化了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这个概念。
亮点四:每个小活动结尾还设置了一个相对应的课外跨学科小课题,比如讲解完豆腐,设置的题目是“豆浆是如何制作为豆腐的”,深挖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
亮点五:在讲解传授知识时高老师还运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趣的视频、信息卡、与时俱进的AI。
亮点六:一节资料丰富、表现形式新颖的课让人觉得很高级,但是高老师没有放弃传统的板书,利用关键词将每一个概念的特点呈现,结构图简洁明了,设计得当。
第二节课李亚子《电流和电流表》
这节课在听之前,我想了想该怎么上,有个疑惑是,过于简单没有亮点呈现。听了李老师的课,才发现我的常态课简单粗暴。而这节课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真正做到循序渐进,把抽象变形象,是令人享受的一节课。
李老师的课堂环节是:一、初识电流(电流形成机理),二、再识电流(借水流识电流),三、认识电流表, 四、测量电流, 五、再测电流。
初识电流中先是学生感受静电,由此引发对电流的探索。利用水流认识电流的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寥寥几笔,而是创意设计了教具,现场感受水流的有无、水流大小变化,以及水轮机如何能转动起来,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在使用电流表时,李老师让学生阅读信息自行测量,在初测过程中捕捉学生的错误,强调总结注意事项,再让学生测量。这样的教学程序值得学习,可以用在我们的课堂上。最后还介绍生物电的知识,从物的电流到人的电流,让我们看到了测量电流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关于生物电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明白真理发现需要执着的精神。
两节课当时听下来都觉得大开眼界很享受,再次写心得时又觉得学习到了很多,是值得反复回味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