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基于学科育人的学科课程建设汇报
发布时间:2024-09-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玲

4.jpg

高敏   2024年8月29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机制创新,指导、发动各地和学校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确保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注重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和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转变育人方式、优化育人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明确了新方向、新路径,也提出了更高目标、更高要求。

多年来,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如语文、英语学科在教学中必须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应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的语用实践活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必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个层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各文化类学科部,组织本部教师根据上述五个原则,系统规划设计课外校外专题学科实践活动,构建起本学科的比较规范和相对固定的课外校外学科实践活动系列。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学科部递交的学科实践活动方案进行审议论证,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必须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本校多年开展的行走课程系列活动和“8+1”爱心行动等实践活动,统筹安排各学科的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既为学生加强实践体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又防止过多过杂,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行动、积累与调整,许多学科已形成定期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学科实践活动体系。如语文学科,在每年四月组织全体初一学生开展“美文推荐比赛”活动,指导学生在自主收集、阅读美文的基础上,进行“美文推荐”说写的展示评比;在每年四月组织全体初二学生开展“古诗词创作比赛”活动,指导学生在观察现实生活、研讨经典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词创作和吟诵的展示评比;在每年九月,组织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开展“生活作文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参与生活的基础上自主选题选材、创作写作,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谈真实的感受、说真实的想法。

如数学学科部,在副校长张伟俊的带领下,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结构化视角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发研究”为抓手,系统开发实施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已构建起了初中三年有序推进、逐步提升的,包括数学综合探究、数学实践应用、数学文化体验等三大类共60多个主题活动的课程内容体系,创立了包括“主题解读、活动设计、实践探究、展示评价”等四个环节的项目式活动模式。数学学科部在初一初二每学年组织学生开展5—6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在初三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两个主题活动。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一周的数学文化节,组织学生开展多个内容、多种形式的数学文化和数学实践活动(详见第四章)。

为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学校要求各学科部必须贯彻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基本精神,在确定课外校外学科实践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之后,要精心设计突出过程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经历一个从观察生活、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究过程。许多学科部在多年的研究与行动中,已建立起比较合理的、学做研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活动模式。如语文学科开展的“古诗词创作比赛”“生活作文竞赛”等语言实践活动,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一周或两周后交一篇习作。而是确立了包括“观察生活、阅读范文、策划构思、写作创作、展示交流、修改完善”等六个环节的活动模式,引导学生必须在参与、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反映真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的诗词和文章来。如数学学科部以项目式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每个主题活动都指导学生依次经历“主题解读、活动设计、实践探究、展示评价”等四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研究过程,这一过程突出了学生自学自研、实践体验。如物理学科,即使开展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活动,也引导学生围绕主题依次开展“回顾知识、创意设计、实验操作、总结分析、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不仅顺利做成实验、制成作品,而且从中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作风。

在每学期结束时做好总结评价。学科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参与学科实践活动的实绩和成果,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因此,学校将学生参加学科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学生学习评价和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每学期期末,由任课教师负责,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记录,对一学期来每位学生参与本学科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和成果实绩进行总结评价,与本学科校本课程、文化社团活动的学习评价一起,作为本学科评价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水平和学习特长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然后连同本学科学习成效检测评价的成绩交班主任,班主任汇总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对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文化社团活动的评价,形成对每位学生的学期学业水平评价,纳入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这样将学科实践活动纳入学科学习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业水平评价,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提高学科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科兴趣、发展学科特长。

后期规划

1.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精细化管理、精品化意识、精致化实施。

2.加强学科融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

3.更新课程观,“课程”不再单纯作为内容呈现、而是对学习过程的设计。重视结构化处理(单元化),让学生掌握上位知识(大观念)。

4.加强基于学生个性潜能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供给研究。

5.指向教学过程的学习评价实践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