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朱晓阳2024年6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本月观摩了工作室梅校和李铁柱老师的两堂课,受益匪浅。

梅校——基于中考物理试卷的评价课例研究《以评促学--关联整合、迁移创新》。本节课围绕2023常州市物理中考题试卷分析,以表扬领跑同学和进行吹塑料袋游戏开场,激发优秀学生的课堂兴趣,鼓舞落后同学的士气;接着从全班的“重灾区”题目入手,让学生道出自己的错误点和不足,再进行纠错,转“误”为“悟”,正如《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写道的“通过观察、倾听、分析,发现他人问题解决方法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及时的指出(评价),并能作出修改,甚至另辟蹊径重新设计(创造),重新予以评价,这样的思维过程既包含了生成性思维过程,又张扬了批判性思维的过程,符合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

实践:按梅校的课堂流程,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了这样的模式讲评模考练习,有几点收获和感悟。

1.增加了表扬领跑学生后,被表扬的同学他们整节课专注度有所提高,比以往的试卷评价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不少。

2.在自我剖析错误环节中和转“误”为“悟”环节中,明显感觉到我们学生的不足,暴露出了他们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反思之前的做法,每次考完试后,我们学生最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各任课老师去分析试卷,虽然这可以很快的解决他们的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也是不对的。在下个学期中将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毕竟人只有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才会主动积极的改正,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总有不服气的地方。

李铁柱老师——盐水选种。这节课李老师的理论“惊艳”到了我,也让我反思,我们物理学科一直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什么我们同学学完物理后,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却想不到用所学知识呢?我思考了一下,原因可能在于,我们课堂上更多采用的是建立理想化的模型,既然是理想化的,那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不存在的,当学生遇到生活中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不会联想到所学知识。而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把真实问题在课堂中提出,建立理想模型后又把模型转化为实际情况来解决,这让我受益匪浅。

  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感到充实,同时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学生的成绩一方面是取决于自身条件,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如何教,接下来我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用梅校的一句话:“爱学生不是嘴上关心关心,而是要把我们自己最好的专业能力拿出来,这才是爱学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