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教学反思
花开半夏,晚风温柔。六月是花开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月份里,所有的美好都如夏花般灿烂。
收获之一:通过阅卷,我发现很多自己在平时教学中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在初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把教材上“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且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简化成“虚像、等大、等距、对称”共八个字的口诀。到了初三复习的时候为了赶进度,当学生习惯性地将成像特点说成是“虚像、等大、等距、对称”,我潜意识里就默认学生是知道完整的实验结论,所以也就没有特意地去纠正,看似是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但其实会影响到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也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八个字的内涵。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慢火熬老汤”,强调做事要有一种慢姿态才会成功。同样,对于教学来讲也是如此,但慢姿态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放慢速度,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不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不论简单的还是繁冗的知识点,都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讲细、讲实。再比如在探究欧姆定律时,我对学生重点强调的是,在写实验结论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当有学生写成“通过导体的电压”、“导体两端的电流”、“电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我也只是简单地以为学生可能笔误或者粗心,简单地纠正一下就过去了,再遇到就再纠正一次,从来没有去深究学生这样写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只是表面上“懂”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欧姆定律,也因此容易造成学生“一次错、次次错”。如何让学生从“懂”到“会”、从“会”到“对”、从“一次对”到“次次对”,这都是我在下一轮物理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收获之二: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一场虐恋,挖空心思去爱一群人,最终只感动了自己;也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一场苦恋,费尽心血爱的那群人,终将离你远去。但是当三年前毕业的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一个个都返回学校跟我说,“老师,我高中学的物化生”、“老师,我选的物化地”、“老师,我大学想继续学物理”、“老师,我想填报物理师范,以后回来和你做同事”、“老师,高中的物理老师有次提问,其他人都不会,就我回答出来了,我记得你之前给我们讲过”……这一刻,作为物理老师的幸福又一次具象化了。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和学生只有双向奔赴,才会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