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是九年级教学完结月,结合毕业班教学以及阅卷情况做如下反思总结:
1、对于毕业班冲刺教学,我一贯以维稳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在最后两周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回归教材,挖掘书本图片所能考察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知识点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习惯发散性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比如八上物理图4-37中包含的光学现象有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那一个物体如何出现3个像呢?学生通过回顾基本知识点,可以发现从上往下看到的像,第一个像是光从水里折射到空气中随看到的像,而下面两个像明显的对称关系可以让学生发现这两者是水中的物体由于杯底平面镜成像所投影出的像。
再比如九上物理图12-3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我们既可以探究材料热值的实验,又可以改变杯内或者燃烧皿中的材料来探究比热容实验,让学生明确相类似实验的异同点。关于实验对比,我在考前还重点复习了图15-7实验的电路图以及相关实验,包括测量灯泡电阻,(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探究欧姆定律实验,测量定值电阻等,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各实验。
2、通过参与本年度的阅卷工作,我发现,真正决定成败的一定是细节以及规范性。学生通过学习复习,或多或少都能有“物理感觉”,在答题中,也能够在情境下抓住一些蛛丝马迹,但好的读题习惯和答题习惯一定能强化这种感觉。仅凭一丝一缕感觉,常常出现概念混淆等问题,而通过信息的准确提炼,赋值以及分析组合,才能清晰明了地整理出答题思路。在答题过程中,错别字、公式代入、数据单位,逻辑语言都成了“雁过拔毛”的扣分点,即使答案正确,殊不知过程中已经出现不少扣分点。那如果能力有限,无法提炼全部的已知条件,甚至看不懂题,也有拿分的方式技巧,这依旧离不开日常学习时对规范条件的使用。所以无论如何,在新课、复习课的教学中,规范的答题要求必须放在首位,并且作为执教老师一定需要规范演示、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