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牛慧君2024年6月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本月参加了工作室的活动,观摩了梅建芬老师和李铁柱老师的两堂课。梅建芬老师的课堂主要围绕着2023常州市物理中考题试卷分析”进行,整个过程从学生的错题入手,立足于学生课后初次改错和分析结果,在学生的分享基础上进行提问,引起再次思考,最后进行总结,整堂课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不同于由实验到例题到练习的传统复习模式,整堂课由多个错题分析构成,环节主要是:一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错误原因和对于薄弱知识点的分析,其他同学聆听并提问,再选取同学补充,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提升。课堂安排做到了课课后相连接,也充分发挥了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的优势学生自己深刻反思,更值得学习的是,虽然在分析错题,但是目标明确,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建构几个模型,并学会应用比较深刻的实验是:利浮沉子实验做功冲程实验来总结相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相同两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建模类比迁移。从本堂课中我学习到了新的讲题思路:落笔于课标,从理论挖掘实践,从现象推理到知识。
李铁柱老师的课堂主题是盐水选种”项目式课堂,密度计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通过原理进行实物制作(刻度的标注)是本节课的难点。李铁柱老师的设计思路逻辑性非常强,设计和创新非常精彩,给我提供了多种关于密度计设计的思维方法。当然,密度计制作结束后的分析也是一个大亮点,比如配重的不同,吸管粗细的不同造成的结果。

本月参加了“信息技术赋能学习方式变革观摩研讨活动”,了解到了人工智能(AI)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趋势和方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了便捷,也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渐融进物理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诸多弊端。AR技术即增强 现实技术,是对VR(虚拟现实)技术的扩展。它将虚拟信息融入真实世界,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学习者能在现实的环境中看到虚拟生成的模型对象,并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比如在物理学科中,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以数据和现象为认知手段。对初中生而言,很多物理知识要通过操作和观察实验而获得。借助AR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实验中的沉浸感,提升物理模拟实验的交互性,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AR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习,凭借比虚拟实验更加贴近自然的交互方式,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比如将AR等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则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对实验教学进行完善、丰富和创新:(1)将有些安全存在的实验利用AR技术,提供近似真实的操作体验;(2)对于需要达到某些“理想条件”的设实验,通过AR技术突破这一限制,创造理想的实验条件,将物理实验的变化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体 验,取得实验观察的效果,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3)一些难以实施的物理实验,利用AR技术将实验“可视化”,吸引学生参与到观察与体验、猜想假设、分析与交流、实践与创造等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形象、更直观、更真实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