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我参与了梅建芬名师工作室,在三月份上了工作室的第一节公开课《力与运动》的一轮复习课。在活动中向优秀教师学习,在活动后思考自己的教学,在教学的探索中缓慢前行,前行可以靠惯性,也可以靠力,我希望是用学习的惯性和思考的惯性来维持,这样才能容易持久。在本学期中,我有以下二方面的收获。
一、教学方面
一节公开课,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整体的深度的认识。复习课在于情景和知识的融合,教师要做到研读考纲,把握方向;诊断测试,精准复习;回归情境,联系热点;巧设问题链,训练高阶思维。本节课的遗憾有很多,不遗憾的是自己的能力,现在的能力是我现在的起点,保持思考的惯性,拥有改变的动力,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拥有上出让自己满意的课的能力。
在瞿老师的讲座上,我学会了“慢就是快”有了深刻的认知,习题课中黑板要充分利用,做到一板一题,一课三到五个题目,题目、图、规范的思考过程和答案缺一不可,不能只顾答案缺少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到心有底气、语气坚定、动作简练、心态放松。在蒋炜波老师的讲座上,我明白了写论文贵在坚持理论学习、独自思考、制定并执行从明确写作目标、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到研究论文写作的流程固化的计划。
在准备梅建芬名师工作室微讲座《学科实践的思考》时,对近几年自己实施课题的设计、执行、评价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学科实践课的一般设计流程。
二、教科研方面
今年,我养成了每晚半小时看书的习惯,每本书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收获。
对于论文方面,本学期一篇论文的目标未达到,主要是理论学习中的畏惧心理,未能以一贯制。争取在暑假写出论文初稿并进行投稿。在湖塘实验中学这个平台上,就要坚持不断的学习,为了自我能力的提升,为了攻克教师的职业倦怠,为了学生的教育。
本学期有计划内的收获,也有计划外的收获。当然,本学期还有一些缺憾。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和思维欠缺,虽然对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反思,但是没有让实践与理论建立相应的联系,形成自己的论文。管理学生方面,对于学生的分层管理有一定进步,讲学生不会的问题,“思考台阶”搭建的不是很理想,但是比上学期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思考错题和解题思路。以现在的能力为起点,保持思考的惯性,拥有改变的动力,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