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田凯芸2024年6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名师工作室的第五次活动真是干活满满,无论是梅老师的复习课,还是李老师的综合实践课,都让我收获多多。

梅老师别具一格的复习课模式,让我见识到了学生的潜力。看着那些学生意气风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禁憧憬,我的学生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们这样。除去一些原因的限制,我的学生的“不善言辞”很多也是因为平时缺少表达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表达的机会,正如“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所说,只有我觉得学生可以做好,他们才会做的更好。

李老师的课算是给我很大的冲击,我像个学生一样,从好奇到不解到豁然开朗,我的心神完完全全围绕着李老师的整节课。李老师从盐水选种入手,带领学生对密度计的制作进行探索。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很理解李老师的设计意图。浮力这一块的内容本就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难点,而密度计所涉及的知识又非常的综合,整个密度计的设计、制作过程是非常繁琐的。常规的教学设计多是将密度计设计为直柱体的外形。所以,当李老师让学生在吸管外缠铜丝做配重时,我就有疑惑:这样制作出来的密度计误差不会很大吗?后面,当李老师讲解到对密度为1.2g/cm³时的刻度线标定时,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么标注不规则密度计的刻度,这种方式真高级!当然,那个时候我还是没能搞懂李老师这么设计的意图,觉得这样的设计非常复杂,有些没有必要。直到李老师展示了实际密度计的图片,才发现,李老师设计这样密度计的意图:从实际出发。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降低难度,我们初中物理中所选用的很多物理模型都是理想化的。这样确实可以更清晰明了的揭露其中的物理知识,但太过理想的物理模式,可能会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时产生困扰。在八上《光的色彩 颜色》这一节中,会有这样的知识点:透过红色玻璃纸,只能看到红色、黑色这两种颜色。但由于玻璃纸颜色的纯度和透光率不同,实际情景会和所上课讲的有所出入。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但我们所选取的很多模型都有点脱离实际。如果不能处理好模型和实际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难免会让学生对老师甚至物理产生质疑。这就要我们老师在选取物理模型时,研究透其中所涉及的所有原理,想好该如何解释原理和实际的冲突,避免理论和实际产生脱节。

李老师的课堂,给我打开了新思路,简化的理想模型确实可以降低课堂难度,而实际模型的讲解虽然有难度,但更利于学生对知识产生迁移,更能做到“从物理走向社会”。

除开这两节课,这学期听的很多课,都让我产生同一个想法:上一节好课真的不容易。情境如何选择、物理模型如何建立、课堂如何组织、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授模式……这些都需要课前花很多时间去思考、钻研。在教师这条路上,我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