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自主学习型课堂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 ——《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庄铭杰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质量立校”是学校的发展战略。增强质量意识,提升质量标准,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作为美术学科,也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优势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让学生不做看客,做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测教师教的质量的直接表现,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我们就不是高水平的老师,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长远。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烦厌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我们的教学最终不是以直接传授知识的方式,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海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良的教学模式会致使学生出现问题,不会学习。学会“放手”,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独立的思维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习品质的学生。

二、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思考

1.时刻保持“课程育人”意识,不断思考“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学科育人”的内涵与意义,只有把握学科内容的育人资源,能把握课堂现场稍纵即逝的“育人”契机。我们要经常反复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既能提升自己对课标的理解深度,也能提升自己对课的设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做教学的大漫灌,不凭自我感觉评价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最真实地回答。

“上课”不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我们要重视视学生自主研读、独立思考、操作训练、同伴互助、发表见解的过程,贯彻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学习的能力与品质。

2.思考“问答式教学”。我们通常会认为学生回答问题就是参与教学,回答问题的学生数量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为了课堂上活跃气氛,设置很多问答环节,认为课堂气氛好就是教学质量高。首先,问题设计方面,数量多、质量差、价值低。一是缺乏“含金量”,设计的问题简单机械,思维含量低;二是缺乏“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偏离重点难点,偏离学生实际;三是缺乏“系统性”,设计的问题碎片化,忽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反而是拖了学生后腿。所以,设计精简,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串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其次,问题的处理方面,方式方法须反思。一是不诚信,没有给足承诺的时间就催促学生回答;二是常干扰,学生在思考和练习时,不断地提示和催促;三是搞“绑架”,一有学生举手就让学生回答,根本不顾及其他同学是否思考或练习完毕;四是常“抢嘴”,学生刚刚讲了第一句,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插嘴”,师生“相互填空”“一唱一和”地完成答问,根本无从把握学生答问的全貌;五是爱“简单重复”,不管学生答问的情况怎样,学生回答之后,都要再把问题答案复述一遍;六是“一问众答”,教师“一问”,学生“齐答”,相互呼应,场面热闹;七是“小火车”,根据学生座位排序回答。这些教学面上似乎很热闹,但实际效果非常非常差。教师的“催促”导致了学生思考的“仓促”,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的“抢嘴”打碎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扰乱了学生的思维节奏……

问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检测学生思考结果、引发学生拓展思维……如果影响学生学习,这样的问题不是好问题,没有发挥价值,应该从教学中改出去。

二、自主学习型课堂反思总结

改革总是困难重重,因为他要突破我们以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教书育人是我们身为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只有促进学生会学、爱学,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武进区西太湖外国语学校 支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