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情智物理梅建芬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本月活动梅校的公开课——基于中考物理试卷的评价课例研究《以评促学--关联整合、迁移创新》、李铁柱老师的公开课——基于跨学科实践的评价课例研究《盐水选种--自制密度计应用》、评课议课、梅校的专题讲座《让复习课充满生长的力量》。
一、试卷讲评课反思
2023年常州物理中考卷,基于学情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梅校一贯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上有一些“拦路虎”,繁重的学科内容、一个班级内学生水平差距太大、教师原有的理论水准和教学理念。
18班的学生平均分92.4,多半学生在95分之上,属于优秀水准,所以梅校这节课的主线设计为:关联、整合、迁移、创新,较高水准的目标要求。重视基本观念,注重类比、推理、迁移、归纳的思维方法的引领和自创题目的尝试。
实例1,探究类实验和测量类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通过测身高这一现象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归类,然后,展示两类实验的“五问”,让学生见树木后见森林,达到反思一个题打通一类题的效果(测量类“五问”:任务-原理-测物理量-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类“五问”:任务-方法(控制-改变)-设计-观察-分析-结论(定性<定量))。实例2,热机的四冲程与二冲程的对比,得到能量转化的核心知识,做到知其然;四冲程的燃油空气混合气体和二冲程的压缩空气进行对比,做到知其所以然;思考二冲程的优势和劣势(在于结构上更简单,重量比较轻,制造成本低廉,故障率也更低,维修也比较方便,功率更高,动力性更好,运转比较平稳,灵活性非常强,满足手持移动式小型设备的需求,缺点是尾气污染大,噪音大,环保不达标),创新性的思考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做到知其所尽然。梅老师利用拧矿泉水瓶后,瓶盖被弹出去;易拉罐里碰酒精,点火后一次性水杯被弹开;浮沉子和橡皮膜改进的浮沉子的对比;这样的瓶瓶罐罐的实验,让初中的学生有一个更深刻和具象的感知,以这些实验为抓手,进行对比、类比的方法提炼。
本节课的感触在于学生的精彩表现,我想学生的表现是否精彩在于教师是否做到了以下三点,首先,相信学生的能力,再者,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最重要的是,持续的做到前面两点。让学生站在高于我们的地方,就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最幸福的事。
二、学科实践课的反思
项目化课例的目标在于出产品。从生活中的诉求、原始的认知状态、产品的原理、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调动资源解决问题,然后评价产品,改进产品(工程技术方面),最后,重复此循环。这样的课由于时间限制,最好把产品的初步设计放在课前,课上注重解决问题、评价、改进,课后再次循环此流程,完善自己的作品。
李老师敢于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反馈给课堂的是独立思考的“惊喜”,剪铁丝、加配重时用水进行微调等,本节课让学生开心的做自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李老师的等效法点燃了听课老师的思考,这就是知识的魅力。
三、复习课讲座的反思
复习课的分类为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复习的目标不同,但是,每种复习的目标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追本溯源。
本学年我比较满意的复习课片段。片段1:电学复习时,给学生讲了一个“九宫格”法(自己命名的),这样的过程像游戏闯关,有了一个规范的抓手,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听的很认真。片段2:杠杆复习时,用了一个讲解力臂的演示装置,从实际数据出发不断的追问,完成整个杠杆的复习。片段3:电功电热复习时,回归电功、电热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当时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从能量转化角度进行了整合,电功率从定义、公式、测量、现象四方面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归纳。片段4:四个电学实验复习时,让学生从“五串一并”电路图去思考,可以探究那些物理问题?连接过程中注意那些要点?实验中可能出现哪些异常现象?对四个实验进行了对比、整合。
好的复习课就是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剖析知识和自我的过程。好的复习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考、师生的良好配合、教师的精彩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