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对教育内涵和形态提出转型需求的基础上,也逐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引擎。自2021年起,教育部等六部门提出“以技术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建议,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4年党的二十大将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设为重大战略决策,数字技术赋能开始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路径之一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中,世界多个家国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教育实践,比如德国实施的《德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法国政府提出的《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和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OET)发布的六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等综合各国实践案例,结合我国义务教育要求,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以下特征:(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驱动模式;(二)嵌入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三)兼顾共性和个性教学,实现精准学习;(四)面向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字素养培养,提升综合素质。
因此,数字化转型课程要将面向所有人的课程转变为面向每个人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实现对学生个体的关照,在现阶段教学中,一般以线下教学为基础,结合线上学习的模式开展教学计划然而,线上学习可能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片面化以及效果反馈单一等问题,使得“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减弱。
线上学习的渠道已经较为广泛,比如慕课、空中课堂和中小学课程资源等国家级公开课资源,洋葱学园、乐乐学堂等微课堂资源、NB实验室等仿真实验软件资源,以及希沃白板、希沃e课堂或鸿合多屏互动软件等数据保存和传输软件,这些硬件设施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了基础。学生通过这些手段,以线上学习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验的体会,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从知识主体变为思维主体,学生借助教师专业的帮助和相关材料的支持,完成对知识的深化、迁移和批判,比如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发表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获得本学科或跨学科拓展知识和思维方法,以及优化已完成的学习结果或提出新的线上学习任务,形成结构完整、形式综合且内驱力强的学习循环。合理高效得安排线上、线下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创新应用,激发学习活动的未知性和挑战性,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建立“从生活走向知识,用知识改变生活”的观念,形成终身学习的创生型课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在科学探究内容、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内容主题中都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结合物理课程和社会生活需求设置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通过开发更多的实验教学资源,以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 李芒, 张华阳, 葛楠.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义与进路[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08): 1-6.
[2] 王帅杰, 杨启光. 比较视野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内容与生态建设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欧盟与法国教育数
[3] 傅敏, 冉利敏. 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认知误区、潜在挑战与求解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 2024(01): 44-50.
[4] 刘思来, 薛寒. 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动因阐释、现实困境及行动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44(13): 17-25.]]。[5] Jaya A L, Ashok K, Sunil M K,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teer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chnic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23, 34(2).
[6] 侯恕, 荆鹏, 刘雨欣. 数字化转型下跨学科实践的理论探索与推进策略——基于变构学习模型视角[J]. 物理教师, 2023, 44(10): 33-37.]]。